项目评估报告编制报告格式附件一公司客户贷款项目评估报告编制内容和方法一、项目评估报告的基本格式一个完整的项目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封面:评估报告名称、评估部门、评估日期、编号。
2、扉页:项目评估小组组长、其它人员的姓名、单位(部门)、职称(职务)等。
3、目录:按正文内容的章节排列。
4、正文:按章节排列。
5、附件:二、封面评估报告的封面应说明评估报告的名称、评估部门、评估日期、编号等内容。
参考样式见下:×××××××××××企业×××××××××××××项目评估报告中国XX银行××××分行中国XX银行××××分(支)行××××年××月××日编号:××××三、扉页评估报告的扉页应说明参加项目评估的人员,如项目评估小组组长、其它人员的姓名、单位(部门)、职称(职务)等。
参考样式见下:参加评估人员评估小组姓名单位(部门)职称组长其它成员四、目录项目评估报告的目录要按正文内容的章节排列,一般应包括下列章节及内容。
目录第一章企业概况第二章项目概况第三章项目市场预测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评估第五章项目工艺技术评估第六章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七章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第八章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第九章银行效益与风险防范评估第十章项目总评价五、正文项目评估报告正文一般应包括以下章节及内容,其中第六、七、八章节的部分内容是介绍项目评估、测算时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编制评估报告时无需写上。
同时在编写各章节内容时,要根据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章企业概况1.1 企业名称、性质、成立时间、注册地、注册资本、出资单位、出资金额及占比、各出资股东的基本情况;企业近几年各类获奖情况。
1.2 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的名称、产量、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及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目前所处的规模类别、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
1.3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结构、法定代表人素质及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情况,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厂长)、财务负责人的简历等情况。
1.4 企业近二、三年及近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当前的资产、负债及产销情况,对近二、三年及近期的主要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可列表表示,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企业与农行的合作情况:如何时建立信贷关系、开户行、是基本帐户还是一般帐户;企业近几年的资信等级评定情况;当年的授信情况、目前实际占用信用总额(列出分项数据)、贷款形态、担保情况等等;企业对农行的贡献度情况(如近二年在我行的日均存款、结算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中间业务等情况)等;企业在其它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
第二章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负责人;2.2 项目提出的背景、目的及必要性;2.3 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拟建规模及产品方案等;2.4 项目投资构成(如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配套流动资金);2.5 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可编制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2.6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说明项目的申报及批复情况(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批复单位、时间、内容),如为已开工项目,则还要说明项目目前的投资完成进度情况、资金使用和来源等。
第三章项目市场预测分析项目产品的国内外供需情况、预测产品的寿命期及目前所处的阶段,分析产品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力,评价项目产品、规模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市场发展前景。
如公路项目则要进行交通量预测。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评估4.1 项目基本建设条件是否具备,如征地、供电、供水、供热、交通运输、排水、消防、环境保护等,是否有相关部门的批文;4.2 项目设计、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4.3 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是否符合项目施工要求;4.4 项目地址和工程总体分布方案及建筑工程采用的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4.5 项目建成投产后所需原辅材料、燃料等的供应是否能满足要求。
第五章项目工艺技术评估简要介绍项目所采用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工器具及设备等情况,评价其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成熟性、可靠性等。
第六章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 项目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是指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成投产后的配套流动资金投资之和。
在项目总投资估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新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项目建成后所需的配套流动资金;2、改扩建项目总投资=新增投资+项目范围内原有资产价值(帐面净值或重估值);新增投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流动资金3、目前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分级审批制,按照国家对投资规模控制的要求,流动资金总额的30%算作项目的铺底流动资金。
各级计委、经贸委在批复项目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时,其项目总投资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加上铺底流动资金。
而我们在进行项目评估时,计算项目投资需要量和投资效益时的项目总投资,应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全部流动资金之和,即应按照上述二个计算公式来估算项目总投资。
6.1.1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如征地费、开办费、支付专利和商标权等费用)+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对建设期限较短的项目一般可不计算涨价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于此税2000年起已不再计提,因此下面不再提及)+建设期利息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时,可以参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鉴定分析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中的分项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漏项;二是鉴定分析其估算的标准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行业、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三是鉴定分析预备费的估算是否准确,物价上涨指数的选用是否恰当,是否有一定的依据;四是鉴定分析建设期借款利息的计算是否准确、利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期限是否与建设期一致等。
在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计算不准确、不合理的部分重新进行调整、测算。
同时要根据项目评估时项目实施所处的不同阶段,来确定项目的实际投资额:1、如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并批复的,可按照初步设计的分项投资来调整估算;2、项目设备、土建、安装等已完成对外招投标的,可采用实际招投标结果来估算;3、项目征地已完成的,其征地费、各类补偿费等可采用实际支付的金额列出;4、项目建设期利息计算。
可按照预计贷款发放日至项目竣工日的实际期限和利率分年测算;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果银行与企业确定的贷款意向中规定了贷款期限和利率,则按已确定的利率计算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利息;二是如果没有规定,则要根据项目性质、贷款大致偿还期限来设定项目贷款的利率。
如一般技改项目可设定为3-5年期的利率,而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项目一般可设定为5年期以上的利率。
同时可考虑适当的上浮幅度。
5、项目预备费,对实际已支付或目前已确定投资金额(如已完成招投标)的设备或土建、安装等部分项目,可不再计提预备费。
通过上述步骤,最后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见附表)。
在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必须对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的分项投资额进行调整、测算,不可完全照搬、照抄。
6.1.2 项目配套流动资金项目配套流动资金估算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扩大指标估算法:即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铁比率来估算;二是分项详细估算法: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有关书籍;三是参考调整法:即可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估算,但必须对其准确性、合理性进行鉴定分析。
一是要鉴定分析流动资金估算方法是否符合待业特点及一般规定;二是鉴定分析流动资金总额能否满足项目的基本要求;三是鉴定分析所采用的参数是否是待业或部门标准或平均水平。
在评估时,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一种方式进行计算。
6.2 资金筹措应说明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筹措和负债融资的具体方案。
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部分应说明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的来源渠道、缴付方式及合法性、可靠性,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负债融资部分,应说明融资的机构、融资金额、融资的方式、利率,以及所选用融资方式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等。
6.3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在确定项目总投资构成、资金筹措方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项目实施时间(建设期)安排,确定资金分年投入比例及金额,据此编制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见附表)。
第七章项目财务效益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估。
7.1 项目计算期确定在进行项目财务效益测算前,必须先确定项目的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生产(经营)期项目建设期一般可从项目正式开工日至项目竣工投产日计算项目生产(经营)期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对一般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生产经营期一般可设定为10年,对交通等其它项目一般可设定为20年。
7.2 年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7.2.1 年销售(营业)收入估算在估算时,要注意和说明以下几点:1、假设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售出,销售量等于生产量,销售价格一般采用市场价格确定,外销产品价格参照同类产品近年国际市场离岸价确定。
2、确定投产前几年的生产负荷。
要根据投产后的生产经营情况,确定投产期(一般为1—2年)的生产负荷(即实际产量占设计生产能力的比例)情况,以此来计算投产期各年的销售收入。
3、说明计算的销售收入是否包含销项税。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在计算销售收入时应说明是含税销售收入还是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在项目评估时,我们建议采用含税的销售收入,则下面计算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中也应包括增值税,总成本费用估算中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中也应是含进项税的成本。
7.2.2 年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是指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金及附加按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目、税率计税依据进行计算。
1、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其中:销项税额=销售收入(不含销项税)*税率或=销售收入(含销项税)/(1+税率)*税率进项税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不含进项税)*税率或=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含进项税)/(1+税率)*税率以上的税率一般为17%或13%两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