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哪些物质,有什么用?
目的分析: 使红细胞大量吸水胀裂 1. 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解红细胞的细胞膜 2. 加入甲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速红细胞的破裂 3. 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组成成分 阅读思考: 血浆 和________ 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1. 血液由______
红细胞 细胞数量最多,细胞的含量 2. 血细胞中________ 血红蛋白 。 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 2条α-肽链 和____________ 2条β -肽链 构 3. 该化合物是由 _____________ 成的,其中每个亚基中都含有一个能与O2和 亚铁血红素 CO2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
4.在利用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一定要加入缓冲液, 其作用主要是( C ) A.使酶的活性最高 B.使蛋白质的活性最高 C.维持蛋白质所带的电荷 D.使蛋白质带上电荷
5、使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 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A 电荷的多少 B 分子的大小 C 肽链的多少 D 分子形状的差异
总结:大分子经过路程短,流动快; 小分子经过路程长,流动慢。
4、具体过程
混合物 上 柱 洗脱:
洗 脱
大分子流动快 小分子流动慢
收 集 大分子
收 集 小分子
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2.凝胶电泳法: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原理: 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正电荷或负电荷)、电量、 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 向和运动速度不同。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课题的目标:通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 提取和分离,理解色谱法、电泳法 二、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 和色谱柱的装填
思考: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理想的材 料是什么?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这实验理想的材料又是什么?原因是? 答:鸡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含有DNA,便 于进行DNA的提取,哺乳类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结构简单,血红蛋白含量丰富便 于提取血红蛋白。
注意:
(1)凝胶颗粒+蒸馏水→充分溶胀;凝胶装填时 尽量紧密;装填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 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2)装完后,立即用缓冲液洗涤,使凝胶装填紧密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注意:洗脱过程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否则重新填装。
1.调液面 2.加样 3.再调液面 4.洗脱 5.收集
影响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 决定 运动方向 电荷性质 电荷量 分子形状 分子大小 √ √ √ √ 决定 运动速率
缓冲溶液--洗脱剂
(1)作用: 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 pH稳定。 (2)配制: 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溶解于水中。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的缓冲液的原因? 目的是利用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 保: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洗涤的方法是什么?
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3g柠檬酸钠
吸出血浆 5倍体积生理盐水
血液 100mL
低速短时 间离心
血浆 红细胞 红细胞
搅拌10min
重复洗涤3次,直至上清液没有黄色
2.释放血红蛋白
阅读思考: 释放血红蛋白过程中,在洗涤好的红细胞加入了
一、基础知识:
(一)蛋白质分离原理
(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1)凝胶色谱法:又称分配色谱法 2)电泳法
(三)缓冲液的作用
二、实验操作--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血液组成成分 1、样品 处理 (1)洗 涤 红 细 胞 (2)释放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
2、粗分离 3、纯化 4、纯度鉴定 (4)透析血红蛋白
缓冲液 凝胶
1.调液面
2.加样
3.再调液面
4.洗脱 、 5.收集
注意事项
1. 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不能过少;低速、短时离心。
2. 凝胶的预处理:
沸水浴法,还能除去微生物和气泡 3.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尽量紧密;无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4. 色谱柱成功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知识总结
血 红 蛋 白 的 提 取 和 分 离 蛋白质分子的差异性 凝胶色谱法 凝胶电泳法 缓冲溶液 原 理 分离过程 作用
6.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A ) • A.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 B.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 • C.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 D.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8.在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的原 因是 A、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 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气泡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气泡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3.分离血红蛋白
分离过程 红细胞 混合液 高速离心 10min
离心 管
脂类物质 有机溶剂
滤纸
血红蛋白
过滤
烧杯
4.透析血红蛋白
透析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血红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
1mL
1mL 20mmol/L磷酸缓冲液
纯化--凝胶色谱法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教材图5-19
3、原理: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 胶内部的通道,路程( 较长),移动速度 ( 较慢 ),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 ( 凝胶外部)移动,路程( 较短 ),移 动速度( 较快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 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
组 成
样品处理 蛋白质的
提取分离
粗 分 离 纯化 纯度鉴定
练习巩固
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关于蛋 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B、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D、 二者根本无法比较
2)影响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
3)常用电泳方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使用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 时进行电泳做对照,根据两者的电泳区带位置,利 用相关计算公式算出相对分子量 SDS 带负电荷多的 ,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 间的电荷的差别,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 大小。
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 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B
3.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 的共同点是( A )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 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 C.将酶或细胞固定在凝胶中 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
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纯度
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依据--
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1.分子的形状、大小 2.电荷性质和多少 3.溶解度 4.吸附性质 5.对其他分子亲和力
1.凝胶色谱法 (1)凝胶 一些微小多孔的球体 (内含许多贯穿的通道,具多孔的凝胶就叫分子 筛) (2)概念: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9.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 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 B、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 C、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 D、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 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