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第三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及其意义 1 什么是激励
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 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它包括三个 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
1
• 从抉择的角度来说: 激励是一个影响人面临多种选择时作出抉
(B) 社会感情性 尊重等。
如信任、支持、表扬、
11
内在性需要 激励的源泉不是来自外部, 而是来自人们工作本身的体验,爱好以及对 工作结果的判断。
其内容又包括 (A)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性 (过程导向)如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 胜与兴趣。激励并不在于成果本身。
(B)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性 (结果导向)如工作完成后的自豪感,自尊 感和轻松感。
对美国工人需要结构变化的估计
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1935 年百分比 35% 45% 10% 7% 3%
1995 年百分比 5% 15% 24% 30% 26%
18
中国企业员工需要的层次
需要的分类 需要的具体内容 综合得分率均值
位次
生理需要
工资奖金高
7.136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 为
B、人的需要有主导性,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人类典型的需要结构模式有五种
C、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 在例外的特殊情况
15
需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成就需要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心理发展水平
16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 安全需要—— 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劳动、心理、环 境等方面的安全
• 社交需要—— 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与爱等)与归属 感
• 尊重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自信心、自豪感和胜利感) 与社会尊重(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
•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发挥潜能、实现社会抱负的需 要
14
(2)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几点说明 A、人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就会
所采取的行为。 二者不可分割,目标导向行为是不可缺少
的,但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由于导向行为过 长而引起积极性的挫伤。
9
四、 需要的分类
按需要的对象分: 物质需要 对物质产品(包括生活
用品与社会文化产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 对知识、道德、人际关
系、荣誉等精神领域的需要与追求。 按需要的起源分:
生理性需要(初生性需要) 它是天 然的,生物性的,原始性的需要,包括维 持、发展和延续生命的需要。
6
二、需要二的、概需念与要作、用动机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认为,需要是人的行为动 力的源泉,人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需 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 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有三个特点:
(1)指向性 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诱激物。 (2)周期性 可以重复发生,但是一成不变
的简单重复。 (3)变化性 发生的强度不同,内容不同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社交需要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 境、各种福利
职位的保障、意外的 防止
友谊(良好的人际关 系)、群体的接纳、 与组织的一致
地位、名分、权力、 责任、与他人报酬之 相对高低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 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能力
(间接因素)
E
工作条件 (环境)
4
激励 努力
技术与 能力
角色概 念
绩效
奖励或 惩罚
பைடு நூலகம்公平
满足
5
奥格登(Orgdon)的“警觉性试验”, 记录试验者辨别光照强度变化的感觉
对工作有无激励,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 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人的积极性和能力 只发挥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情况 下,人的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 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 利设备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 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群 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 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 彰制度、奖金制度、选拔进修 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 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 17
12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重点研究是什么因素激励人们努力从事自 己的工作。其代表性理论包括:
1 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 (1 )基本要点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如下图所示:
13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 其中
• 生理需要—— 是人的饥、渴、性、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
10
社会性需要(次生性需要) 主要来自后天 的习得,如成长、友谊和成就的需要等。
有些学者认为: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中 间性需要(如猎奇、好动、探险以及感情的 需要等)。
按需要满足的来源分:
外在性需要 需要的目标(诱激物) 由外部环境所支配,工作只是人们获得报酬 的手段,是工具性的。外在性需要包括
(A) 物质性 如工资、福利、住房等;
7
2 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 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
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 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 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 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8
三、行为
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 行为可分为
目标行为 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
1
住房条件好
安全的需要
工作稳定
6.451
行为
模型1
需要
行为
目标
模型2
未满足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导向
模型3
产生新需要
目标
目标行为 需要满足
3
3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人为 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P(工作绩效)= f(M x Ab×E)
M
激励水平 (直接因素)
Ab
择的过程 • 激励代表了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期这
三种因素的抉择
M =f ( Ef×Ap×Ps )
M为激励水平,即工作积极性
2
2、激励模式
激励模式,也叫激励过程。激励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外界刺激(外 因)使人的内在动机(内因)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主要 的激励模式见下图。
内外刺激
需要
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