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
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
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
形式。

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
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
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

为进一步提高小
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
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
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
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目前国内实
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
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
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