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超临界机组系统特点

超超临界机组系统特点

第二讲 超临界机组系
统特点
1
随着锅炉朝着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超临界机组 日益显示其诸多优点。火电机组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效 率也相应地提高:
● 亚临界机组(16~17Mpa、538/538℃),净效率约 为37~38%,煤耗330~350g;
● 超临界机组(24~28Mpa、538/538℃),净效率约 为40~41%,煤耗310~320g;
4
3.在超临界锅炉中,各区段工质的比热、比容变化剧 烈,工质的传热与流动规律复杂。变压运行时随着负荷的 变化,工质压力将在超临界到亚临界的广泛压力范围内变 化,随之工质物性变化巨大,这些都使得超临界机组表现 出严重非线性。具体体现为汽水的比热、比容、热焓与它 的温度、压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传热特性、流量特性是 非线性的,各参数间存在非相关的多元函数关系,使得受 控对象的增益和时间常数等动态特性参数在负荷变化时大 幅度变化。
(a)燃料量扰动;
(b)给水流量扰动;
13
微过热汽温的选择
图. 蒸汽等温线的焓值与汽压的关系
14
以微过热汽温作为燃水比的校正信号时,其过热度 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从控制系统品质指标的角度考虑, 所取的微过热汽温过热度越小,迟延越小。然而,若焓 值小于2847kJ/kg(680kcal/kg),则图中虚线以下, 曲线进入明显的非线性区,汽温随焓值变化的放大系数 明显减小,而受汽压变化的影响很大,变得不稳定。这 影响微过热汽温对于燃水比例关系的代表性。
(6)直流锅炉的起动和停炉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 过1小时。汽包锅炉由于汽包壁很厚,为减少由于汽包壁 内外和上下温差而引起的热应力,在起动和停炉时常需 缓慢进行,要用3~10小时之久。
9
超临界机组直流炉机组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的主要区 别在锅炉本体部分。超超临界机组较超临界机组而言, 只是工艺参数相对高一些,但在热控设计方面两者基本 上没有大的差别。
18
当电力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导致须将发电机组与 系统解列,但机组仍在主变出口断路器打开的状态下 继续运行,此时应自启动FCB功能。
FCB动作时,汽机旁路阀打开,形成锅炉带旁路系 统运行。燃烧器只留下规定的对数运行,其余的都退 出。锅炉输入指令也急速递减,控制锅炉到最低稳定 负荷,汽机保持额定转速带厂用电运行。这些动作必 须在各控制子系统中协调进行,即在FSSS中构成FCB Logic,向BPC(Bypass Control System)、 MCS(Modulation Control System)、BMS(Burner Management System)、DEH(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SCS(Sequence Control System)等输出相应 的指令信号。
7
(1)应有高品质的给水:进入锅炉的给水全 部变为蒸汽,给水所含的盐分除少量溶于蒸汽而 被带出外,其余杂质均将沉积在受热管内壁上。
(2)节约钢材:采用小管径而且不用汽包, 就可大量节约钢材。一般直流锅炉大约可节约20 %~30%的钢材。
(3)由于强制工质流动,蒸发部分的管子允 许有多种布置方式不必象自然循环锅炉那样要用 立置的蒸发管。但蒸发段的最后部分受热面应安 置在热负荷较为温和的地区。
和变成过热蒸汽是一次性连续完成的,随着运行工况 的不同,锅炉将运行在亚临界或超临界压力下,蒸发 点会自发地在一个或多个加热区段内移动。因此,为 了保持锅炉汽水行程中各点的温度、湿度及水汽各区 段的位置为一规定的范围,要求燃水比、风燃比及减 温水等的调节品质相当高。
3
2.在超临界直流炉中,由于没有汽包,汽水容积 小,所用金属也少,锅炉蓄能显著减小且呈分布特性。 蓄能以二种形式存在——工质储量和热量储量。工质 储量是整个锅炉管道长度中工质总质量,它随着压力 而变化,压力越高,工质的比容越小,必需泵入锅炉 更多的给水量。在工质和金属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蓄热 量,它随着负荷非线性增加。由于锅炉的蓄质量和蓄 热量整体较小,负荷调节的灵敏性好,可实现快速启 停和调节负荷。另一方面,也因为锅炉蓄热量小,汽 压对被动负荷变动反映敏感,这种情况下机组变负荷 性能差,保持汽压比较困难。
16
图 微过热汽温推荐值与压力的关系
超临界机组控制特点: (1)超临界机组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 (2)负荷扰动时,主汽压力反应快,可作为被调量; (3)超临界机组工作时,其加热区、蒸发区和过热区之 间无固定的界限,汽温、燃烧、给水相互关联,尤其是燃 水比不相适应时,汽温将会有显著的变化,为使汽温变化 较小,要保持燃烧率和给水量的适当比例; (4)从动态特性来看,微过热汽温能迅速反应过热汽温 的变化,因此可以该信号来判断给水和燃烧率是否失调; (5)超临界机组的蓄热系数小对压力控制不利,但有利 于迅速改变锅炉负荷,适应电网尖峰负荷的能力强。
19
燃烧率和给水量并行控制
燃烧率 锅炉指令控制
由锅炉指令形成燃水比指令控制
燃料量测量 热量信号
经过磨煤机模型的给煤机转速
风量控制 燃烧率指令乘风燃比
燃烧率指令乘风燃比
过热汽温控制 给水量控制
减温喷水 控制汽包水位(三冲量)
燃水比协调减温喷水
锅炉指令形成燃水比指令,加上对燃水 比的修正
10
直流锅炉动态特性
6
直流锅炉没有汽包,整个锅炉是由许多管子并联, 然后用联箱连接串联而成。在给水泵的压头作用下, 工质顺序一次通过加热、蒸发和过热受热面。进口工 质为水,出口工质为过热蒸汽。由于没有汽包,所以 在加热和蒸发受热面之间,以及在蒸发和过热受热面 之间都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加热区和过热区中的参数变化同自然循环锅炉相 同;在蒸发区中由于流动阻力,压力有所降低,相应 的饱和温度也有所下降。
11
汽机调 门 开度
主汽 压力
主汽 流量
过热 汽温
功率
燃料
给水流


主汽
主汽
压力
流量
主汽
主汽
流量
压力
过热
过热
汽温
汽温
功率
功率
12
直流锅炉微过热汽温动态特性
过热蒸汽温度能正确反映燃水比例的改变,但存在 较大的迟延,通常为 400s左右;因此不能以过热蒸汽温 度作为燃水比例的控制信号,通常采用微过热汽温作为 燃水比例的校正信号。在这个意义下,微过热汽温的动 态特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8
(4)直流锅炉不受工作压力的限制,而且更适于超 高压力和超临界压力,因为随压力的提高以及水和汽的 比容差的减小,工质的流动更为稳定。
(5)锅炉储存的热量少。当外界负荷变化较快而燃 烧和给水调整赶不上时,汽压和汽温的波动较大。但是 正因为储热少,对调节的反映也快,如配有灵敏的调节 设备,可适应外界负荷变动。
经验证明,微过热蒸汽的焓值在2847kJ/kg左右时, 其特性比较稳定。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照反应较快和便于检测等条件,通常在过热段的 起始部分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根据该点工质温度来控 制燃水比。这一点称为中间点,中间点汽温变化的时滞 应不超过30~40s。但应说明,在不同负荷时,中间点 的汽温不是固定不变,而是机组负荷的函数。
从控制特性角度来看,直流锅炉与汽包锅炉的主 要不同点表现在燃水比例的变化,引起锅炉内工质储 量的变化,从而改变各受热面积比例。
影响锅炉内工质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外界负 荷、燃料流量和给水流量。
对于不同压力等级的直流锅炉,各段受热面积比 例不同。压力越高,蒸发段的吸热量比例越小,而加 热段与过热段吸热量比例越大。因而,不同压力等级 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通常存在一定差异。
4.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流锅炉,因而不象汽包炉那样, 由于汽包的存在解除了蒸汽管路与水管路及给水泵间的耦 合,直流炉机组从给水泵到汽机,汽水直接关联,使得锅 炉各参数间和汽机与锅炉间具有强烈的耦合特性,整个受 控对象是一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系统。
5
热力学理论认为,在22.129MPa、温度374℃时,水 的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即在临界点时饱和水和饱和蒸 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两相区存在,两者的参数不 再有区别。由于在临界参数下汽水密度相等,因此在临 界压力下无法维持自然循环,只能采用直流炉。超临界 直流炉的汽水行程如图1所示。
17
FCB技术 单元机组考虑了机组自动快速降低负荷(FCB),
使机组维持空转,锅炉处于最低稳燃负荷,或只带厂 用电运行的功能。当电网出现故障或其它原因要求机 组快速地将负荷降至最低限时,需要快速甩负荷。快 速甩负荷的实现对机组的可控性要求很高,所有控制 子系统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应配备完备的旁路 系统。
● 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大于等于27 MPa或主蒸 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高于593℃。两个条件满足其一), 净效率约为44~46%,煤耗280~300g。
由于效率的提高,不仅煤耗大大降低,污染物排量也 相应减少,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一、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1.超临界直流炉没有汽包环节,给水经加热、蒸发
机组发电量控制 锅炉指令
蒸汽负荷和主汽压
汽包炉机组
独立控制回路(含MW、 一级压力和频率参量)
经过蓄能和滑压动态补偿后 的压比信号,由燃料偏差和 风量偏差进行保护性限制
燃烧率控制
超临界直流炉机组
独立控制回路(含MW、一级压力和频 率参量)
经过蓄能和滑压动态补偿后的压比信号,加上 主汽压偏差的调节修正,由燃料偏差、风量偏 差和给水量偏差进行保护性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