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60603110546-危险品运输基础知识
160603110546-危险品运输基础知识
第六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 6.2 感染性物质:是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病原体的 物质。 • 感染性物质分为以下两类: • A类:与之接触能对本来健康的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 残疾,危及生命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在TI 表2-10 中有A类感染性物质的清单。(接触是指使感染性物质离 开保护性包装与人或动物的身体接触的情况。) • B类:不符合列入A 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B 类中的 感染性物质必须划入UN 3373。
第七类 放射性物质
• 定义:
– 放射性物质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托运货物的放射性浓 度和总放射性强度都超过TI 2;7.2.2.1至6中规定数值的任 何物质。例:铀、镭、钴-60 • 放射性物质没有分项、没有分配包装等级。
第七类 放射性物质
• 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方法:
1、防护服 2、时间 3、距离
• 4.3 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 有些物质与水接触可能放出易燃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 – 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很容易被所有 平常的热源点燃,如无灯罩的灯、产生火花的手工工具或无 防护的灯泡。
第五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 第五类分两项: • 5.1 项—氧化性物质
• 5.2 项—有机过氧化物
案例三:东航成都三亚航班手提行李中锂电池起火事件 2012年2月11日,东航一架B737-800飞机执行 成都-三亚航班,在三亚飞机下降前2分钟, 55排J座男性旅客发现自带的手机备份电池过 热,旅客将自爆的锂电池本能的扔到过道上, 电池发生自燃。当乘务员拿灭火器赶到时, 该旅客已用脚将火熄灭,乘务员立即用湿毛 巾继续覆盖冷却,后续未有异常情况发生。 通过现场图片,有理由怀疑此事件是由于旅客 未做好手提行李中备用电池防短路措施以及使 用劣质锂电池构成的。
锂电池案例——行李运输
案例三:东航成都三亚航班手提行李中锂电池起火事件
锂电池航空运输存在的问题
旅客运输环节
国内生产的锂电池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难以保障。 旅客对锂电池航空运输知识不熟悉、不了解,不清楚 哪些锂电池可以携带登机,哪些不可以。
部分航空公司、机场公司的宣传工作不足,不能在旅 客购票、办理乘机手续等环节将危险品航空运输的规 定对旅客进行充分的告知。 部分航空公司与机场安检沟通不畅,对于100-160Wh锂 电池的批准程序未能进行良好衔接。
第五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 5.1项—氧化性物质 • 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可能引起或促 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化学氧 气发生器。
第六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 第六类分两项: • 6.1 项—毒性物质 • 6.2 项—感染性物质
第六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 6.1项 毒性物质:吞食、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 亡或严重受伤或损害人的健康的物质。
1.5项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 的非常不敏感的物质
1.6项 无整体爆炸危险性 的极不敏感的物品
标签
第二类 气体
• 定义:
a) 在50℃时蒸气压大于300kPa的物质;或 • b) 20℃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 质
• 注:与容器相关的各种压力(例如试验压力、内压、安全 阀开启压力)总是用表压表示
第九类 杂项危险品
杂项危险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 • a) 危害环境(水域环境)的物质 • b) 高温物质 • c) 转基因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体 • d) 磁性材料 • e) 航空管制的固体或液体 • f)锂电池
第九类 杂项危险品
•
危险品标签
每类、项危险品均配有相应的危险性标签
危险性标签的正规尺寸为100 mm x 100 mm,以45 度角(钻石形状)张贴。
CLASS 5
毒 性 物 质 和 感 染 性 物 质
放 射 性 物 质
腐 蚀 性 物 质
杂 项 危 险 物 质 和 物 品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CLASS 6 CLASS 7
CLASS 8
CLASS 9
第一类 爆炸品
定义: 爆炸性物质是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混合物), 自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 速度高到能对周围造成破坏。烟火物质即使不放出 气体也包括在内。
(以下简称技术细则)包装说明965-970 第Ⅱ节规定的锂
电池,其中PI965、PI968第Ⅱ节规定的锂电池仅限货机运 输;除《技术细则》规定允许的范围外,禁止将危险品经
由行李和邮件运输。
•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厦航危险品运输政策以及《危险品 航空运输许可》
– MF7601《危险品运输手册》“总政策”
危险品运输基础知识
2016年6月3日
危险品常识及规定 锂电池运输案例及现状
目录
锂电池常识介绍
锂电池运输规定
货运部对锂电池收运检查要求
2
九类危险品
危险物品 分类
易 遇燃 水固 放体 出; 易易 燃于 气自 体燃 物物 质质 ;
CLASS 4
1
爆 炸 品
气 体
易 燃 液 体
氧 化 性 物 质 和 有 机 过 氧 化 物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 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 4.1项—易燃固体
– 包括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减敏爆炸品
UN1331, Matches, strike anywhere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 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 4.2 项 —易于自燃的物质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 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八类 腐蚀性物质
• 定义:
• 腐蚀性物质是通过化学作用在接触生物组织时会造成严重 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 的物质。
– 例:硫酸、硝酸、汞
第八类 腐蚀性物质
第九类 杂项危险品
• 定义:
• 杂项危险品是指在空运过程中存在不属于其他类别危险性 的危险物质和物品。 • 第9类没有分项、有的有分配包装等级(经验数据确定) 、有的没有分配包装等级。
• 注:强制需要使用说明性文字的类别是第7类标签,其他标 签下半部分使用的语言均为可选项,符合要求可以用,也 可以不用。
危险品标签
危险品标签
• MF7607-2《危险品运输手册》“标签” • 危险品标签分为危险性标签和操作标签。
厦航危险品运输政策
• 厦航国内、地区及国际航班上仅限运输厦航自用危险品类 航材和ICAO DOC9284《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 例:乙醇、汽油、油漆、丙酮等
第三类 易燃液体
•
– –
第3 类包括如下物质:
a)易燃液体 b) 减敏的液态爆炸品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 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 第4类分为如下三个项别:
– a) 4.1 项 —易燃固体 – b) 4.2 项 —易于自燃的物质 – c) 4.3 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例:火药、炸药、炸弹、硝化纤维、烟花、爆竹等
第一类 爆炸品
分项和标签
分项
第一类 爆炸品
1.1项 具有整体爆炸 危险性的物质和物品 1.2项 具有喷射危险性而无 整体爆炸危险性的物品和物质
1.3项 具有起火危险性和轻微 的爆炸或喷射危险性但无整 体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和物品
标签
分项
1.4项 无显著危险性的 物质和物品
锂电池案例——货物运输
案例二:南航CZ3453航班货物冒烟起火事件 所涉货物中手机的品牌为知心ZX988,内含锂 离子电池,型号为ZX918。托运人在填写的 《锂电池货物运输声明》中,托运人注明手机 生产厂家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电池 型号为Li3712T42P3h654246h,均与事发货物 实际生产厂家和电池型号不符。 所涉货物注明“锂离子电池满足DGR PI966第 二部分”。货物使用纸质包装箱,外包装完好 并贴有锂电池操作标签。在收运时,收运人员 未发现异常,也未对货物进行开箱检查。
– 危险品运输协议
隐含危险品的识别
MF/7604-8“隐含危险品的识别”
危险品常识及规定 锂电池运输案例及现状
目录
锂电池常识介绍
锂电池运输规定
货运部对锂电池收运检查要求
34
锂电池案例——行李运输
案例一:海航HU7364航班随身行李中充电宝自燃事件 2013年7月29日HU7364(杭州-深圳)航班,起 飞后约1个小时,某旅客按呼唤铃称自己随身 携带的充电宝为手机充电时发烫严重且有焦糊 味,请求乘务员协助处理。 乘务员到达时发现旅客已将充电宝拆开,内部 左侧一节电芯正负极连接金属丝两端烧红, 立即将充电宝隔离至后舱。乘务组在后舱采 取应急处置过程中,该充电宝突然爆裂冒烟, 部分碎片迸裂导致某乘务员的腿部轻微红肿。 整个处置过程并未对旅客造成恐慌。
锂电池案例——货物运输
案例二:南航CZ例二:南航CZ3453航班货物冒烟起火事件
锂电池案例——货物运输
案例三:深圳航空ZH9879航班货物冒烟起火事件
2008年1月13日,由深圳航空ZH9879航班由深圳运 往青岛的一票普通货物在机场仓库中突然冒出浓 烟并伴有异味。货物为8件共116千克,品名为电 子配件、含锂电池手机。其中的一件为“电子配 件”是为奥帆赛安全保卫工作所设计的微波收发 器,用于公安移动监控用。包装内的仪器己烧焦。 调查发现,设备开关处于ON位置。通过现场试验 发现,该设备开关在震动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自 拨到ON位置,长时间工作使该机器产生大量热量 易造成自燃
41
锂电池案例——货物运输
案例一:厦航邮件中锂电池自燃事件 2012年10月9日,厦航货运部押运员在押送一票 厦门至北京MF8101航班邮件前往货物待运区的 途中,其中一件邮件因颠簸掉下板车,掉落的 邮件被拖行约2-3米,押运员下车时发现邮件 外包装磨破,内包装有冒烟现象。此票邮件后 被转移至安全区域,未对航班造成任何影响。 经调查,掉落的邮件中有两块锂电池,电极附 近有明显磨擦痕迹且有烤焦现象。调查认为由 于邮件中含有禁止运输的锂电池,加之因磨擦 导致邮件外包装破损,电池直接与地面磨擦从 而引起电池短路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