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解析(上).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解析(上).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解析(上)总视角: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其发展趋势和许多重大事件,都是该时期的世界发展演变的结果。

——园丁
第一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中国
(一)起止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中外链接:同期的世界,正值蒸汽时代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期。

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的迫切需求,导致了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1—2:双重压迫;1—3: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2、3—4:两次鸦战使部分封建统治者看到了西方“船坚泡利”的长技,而太平天国运动则迫使他们取西方的长技来镇压人民革命。

于是,洋务运动发轫。

1、3—5: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5、4—6:外资入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诱导。

第二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电器时代及帝国主义形成时期的近代中国
(一) 起止时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失败(二)中外链接:同期的世界,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加之资本输出的必然要求,导致列强疯狂瓜分世界,这成为该时期的中国所有重大历史现象的总根源。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本结构由因果关系的两个过程所组成:1、2、3、一步步把中国推向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使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因)。

在此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奋起救亡(果),先后出现了上层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和中下层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

第三群:中国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期
——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近代中国
(一)起止时间:1912.3——1927.7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与覆灭
(二)中外链接:该时期中外历史的关联众多,且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
1、一次大战的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天”。

从而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和
无产阶级的壮大,进而为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2、十月革命——不仅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提供了全新的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而为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共产国际的成立——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为之一新。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5、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形成的独霸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
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一、“旧民主革命的终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其本质依然是封建独
裁统治和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二是该时期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不过是辛亥革命的余波而已,民族资产阶级已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从经济、思想、阶级、政党四个方面揭示了推动革命继
续发展的新因素是怎样具备的。

而“国民革命运动”正是这些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又为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完成了最后的准备。

第四群:国共十年对峙期
(一)、起止时间:1927.7大革命的失败——1937.7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中外链接:29~33年大危机、日本法西斯的上台——“9.18事变”、中国抗日民族运动的兴起。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1、大革命的失败,使国共两党从盟友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十年内战开始了。

中共深入
农村,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割据政权。

双方进行了五次围剿、反围剿的斗争。

终因王明路线的危害,红军失败,被迫长征。

2、在2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的打击下,日本法西斯加紧推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
陆政策,先后发动了“9.18事变”、“华北事变”和“7.7事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了。

第五群: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期止时间:1937.7.——1945.8
(二)、中外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该群以时间为纵轴(一条线索),以空间为横轴(三个区域),构成了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历史的立体座标图。

第六群:人民解放战争
(一)起止时间:1945.8——1949.10
(二)中外链接:二战后美国的世界霸权主义——该时期在中国的“扶蒋反共”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说:1、该群的结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2、对构成该群的各个部分——知识块,同时进行了结构分析,故这又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据此,即可展开微观层面的教与学。

第七群:新中国的历史
(一)起止时间:1949.10——今
(二)群体结构:该群的一大特点,就是“群体结构”和“结构解析”合而为一。

“一边倒”
社会主义建成后,路该如何走?这十年之中党经历了“正确的决策——行动的背离——对背离的纠正”三个阶段,但“左”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治,是为后来“文革”的思想根源。

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形势严峻,中共一方面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急于求成,故导致该时期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

加之林彪、江
并取得一系列重大
该时期的内容,可概括为“一转三新”:转折的契机、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国家统一的推进。

该时期的世界,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模式的束缚下,日益陷入困境,进而发生了“苏东巨变”。

此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该时期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大视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