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2):315~32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李炳全(肇庆学院教育系,广东肇庆 626061)摘要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
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
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
分类号 B84-09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经历了“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跨文化心理学,正愈来愈受到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虽然代表两种不同的心理学发展方向,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相互攻讦到相互接纳、吸收,形成整合之势[1]。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各有优劣,呈互补态势。
为更好地整合它们,进一步明晰和把握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二者加以分析、比较。
1 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1)有人认为“是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和文化力量形塑和影响行为的途径或方式[2]。
”该定义界定了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世界上人的行为之差异及个体行为与文化语境的联系。
(2)有人认为“是对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心理变量进行明确、系统地比较,以确定行为差异发生的前因和过程。
”[3]该定义明确指出文化和行为是因果关系。
(3)有人更加关心心理学知识的普遍化,认为是“对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中的人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一般心理学号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有限性,并修正它们以使其更具普遍性[4]。
”(4)有人突出文化经验的种类及由之引发的人类行为差异,认为“是对不同文化种群成员的经验性研究。
这些文化种群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导致行为方面的可预测的意义之差异[5]。
”(5)有人则提出文化变迁及其与个体行为的关系,认为“是关于行为和经验的系统研究,这些行为和经验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中,受文化的影响,或导致在现存文化中变化[6]。
”(6)还有人从研究变量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群体中的个体心理机能的相似性和同一性、心理变量与社会文化、生态学和生物学变量之间关系及这些变量当前变化的研究[7]。
”收稿日期:2005-04-29通讯作者:李炳全,E-mail:libq1221@尽管每个人看法都各有差异,但存在一些共同方面。
首先,都把跨文化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策略,即一种比较方法和策略。
许多跨文化心理学家认为,“跨文化心理学一直是由其比较方法而不是由其内容来界定。
”[8]一些人指出:“跨文化心理学首先或主要是一种方法。
”[9]其次,都把文化看作是自变量或准自变量,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看作是因变量,力图确证二者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都认为存在着跨文化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跨文化心理学就是要探究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以找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
第四,都强调应从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去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既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共同性一面,也要研究其差异性一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的看法基本相同。
其目标主要有三:首要的和最为明确的目标是检验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一般性或普遍性。
“为了能更为有效的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普遍性效度”[10],“用来自于全世界多种多样的人的资料来做跨文化心理学研-316-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究,以检验有关人类行为的假设。
”[2]其二是研究其他文化,以发现在自己有限的文化经验中不会出现的心理变异。
其三是整合和系统化上述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构建更具普适性的心理学体系。
该目标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研究者在实现第一目标时发现现有的心理学知识的普适性十分有限,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发现一些新异的心理现象,这些新异的现象需要用概括性和普遍性更高的理论加以解释。
有人把这三个方面概括为估价、验证和修正,即(1)全面估价现有心理学理论的泛文化适宜性,把之应用于以前未涉及到的文化中;(2)验证它们在新文化语境中的适用性;(3)以此为基础,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基础性修正[11],构建超越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文化界限或范围的真正具有普适性和更大包容性的心理学[9]。
2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含义何谓文化心理学?(1)有人认为是研究“近经验概念”的一门学科。
所谓“近经验概念”,是指人所获得的,隐藏在其行为背后,一般不为他所意识或觉察的,但支配其行为的经验或观念,即文化意义和资源。
该概念包含了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与刺激的意义相联系的或者说表现在刺激的意义之中的心理和行为;二是意义与心理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
(2)有人认为是研究人类对制度性刺激的反应的一门学科。
该定义说明: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对刺激的反应;不过,这里的刺激并不是客观刺激,而是制度性刺激。
制度性刺激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刺激,它是人类有意义活动的结果。
由此说明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实际上是人对意义的反应,即由意义制约的行为。
(3)有人认为是研究以人造物为中介的文化与心理的相互建构的一门学科。
该概念包含三层含义: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或文化与心理的相互作用过程;文化与心理相互建构;这种建构过程是以人造物为中介的,由于人造物是由人来创造和使用的,它既是人的文化活动的结果,体现出人的文化活动水平,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始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文化活动,因而它必然具有对人来说的意义。
(4)我国有学者以海德格尔的诠释现象学为基础,认为“文化心理学所开展的正是人文领域已开发的课题——宗教感、诗意、乡愁、情爱与生病等活动……”[12]它“用‘早已经在文化/社会之中’的眼睛注视人的‘世界’……以‘丰富的理解’为其典范,承认对世界的‘多重构’,并进行揭露……以‘者’的语言局戏来看到世界的实在。
”[12](5)也有学者认为,是“了解不同历史文化建构而成的世界中,人类意识或心灵的多变性……研究心理学的民族和文化来源。
”[13]它“研究人类高层的心理活动及心理功能”,“强调被研究主体所存在之脉络的重要性”,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及其行动意义的重要性”,“主张文化观念是人类存在的独特媒介”[13]。
上述定义虽差异很大,但基本含义大致相同。
通过对它们的概括,可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心理学取向或学科[14]。
其中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是指人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的、对一定文化刺激作出的、该文化所规定的反应,即特定文化中的人内在固有的对刺激的解释和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或方式。
文化刺激,是指某一种(族)群在其进化和发展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一定的目的,而赋予一定意义或价值的刺激,即对该种(族)群的人具有特定意义或价值的刺激。
由此可以说,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是人依据赋予给刺激的特定意义或价值所表现出的心理或行为。
对种(族)群和文化中的个人来说,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形成过程即刺激的意义的取得过程是心理与文化的相互构建过程。
由于刺激的意义或价值对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的人来说都是特殊或有差异的,因此,对它的研究应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体验、认识、解释与探究。
3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3.1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差异从上述分析来看,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3.1.1 从对文化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来看跨文化心理学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化,注重文化的共同性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把文化差异看作是文化发展水平低的表现,把文化间性(各民族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在交往过程中不能或很难进行交流的东西。
所有这些东西,民族间很难共享或相互认同)看作为不利于文化发展的“落后的”乃至“有害的”东西,认为这种现象“不应该”存在;假定不同的有差异的文化只是文化进化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处于文化进化的第14卷第2期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317-不同水平或阶段。
另外,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看作是外在于人的,文化是影响人的变量,它需要被人内化[15]。
由此,它依据实证主义的定位,把文化看成是静态的,把研究限制于客观的、第三者(third-person)的分析上[8],注重因果关系的二元分离范式和客观化模式,假定文化具有客观性质,心理和行为受文化的影响,强调用观察、实验、内容分析、问卷和量表等方法描述和说明文化的作用。
与此相反,文化心理学从其相对主义、多元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何文化先进、何文化落后的问题,文化差异是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表现,不同的文化都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14]。
突出某种或某些文化而忽视、否定其他文化是文化沙文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因此,应突出差异性,强调多元共存,异质共生。
文化心理学把文化看作是内在于人的,文化与心理相互构成。
由此它(1)强调语境中的中介活动;(2)注重发生学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宽泛的理解为包括历史的、个体发生学和微发生学的等多种水平分析;(3)试图在日常生活事件中为其分析与解释奠定基础;(4)假定心理形成于并表现在人们共同的中介行为中,心理在重要意义上被“共同建构”;(5)突出个体在其发展中主观能动性;(6)反对因果性、刺激-反应式和说明式的科学,而赞同这样的科学,它强调心理在活动中自然形成和心理活动在解释网络中的中心作用。
3.1.2 从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上来看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看作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在于人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决定的,文化是这些客观因素中的一个方面。
换言之,把文化看作是与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外部因素,强调对文化的控制、利用。
由此认为,心理学研究应通过对文化等因素的分析来描述和理解行为,考察文化对心理或行为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心理或行为,以达到用文化来解释心理或行为之目的。
而文化心理学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看作是相互建构、互为因果的关系[16]。
文化是人用自己的心理构筑或规整的世界图景,而心理在这种构筑和规整活动中被改造,从而进化为人的心理,具有新的意义、结构和功能。
文化与心理是一体两面,文化是人的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的世界是文化的,这样就不必到人及其世界的文化性质之外寻找什么本质或第一因,人及其世界就是文化性质本身。
“人既是文化世界大厦的建筑师,同时又是这个大厦的砖瓦。
”[17]具体地说,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依据自己的心理(意志、需要、认识等)来改造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图景(如梅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不只是一种植物的花,它更意味着坚强),使它文化化,适合于人;另一方面,人又运用心理来认识和体验世界,获得有关世界的知识和心灵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