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作文辅导1108 2017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教学目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教学重点:审题立意的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 讲评08年全国2卷作文。
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1)第一段划线的同学读。
(2)教师总结: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
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
2.归纳:审题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4.辨是非(从情感倾向入手) 5.求异同6.寻互补3.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例1:《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
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教师提问选择:论点A本性难移?B认清本性[解析]从羊被吃的“结果”和“言和”的现象去思考,是因为“言和”只是一种手段,而狼的本性是要吃羊的。
羊之所以被吃,是相信了狼的所谓诚意,而没有看透狼终究要吃羊的本质。
平安、和平是值得珍视的,但与不讲信义的人只能针锋相对,决不能被其假象所迷惑。
(信任是被迷惑所致)即认清本性,不被迷惑,针锋相对,而不能握手言和。
病因:有的同学审题不深入、浅尝辄止,关键是不到位。
如:从“是什么”只审到“为什么”而没到“怎么办”。
羊终被吃→因为狼本性难移→展开论述,举出很多本性难移的例子。
立意至此,可以说所论的都是真理,也是公理,还不是自己的认识或主张,只是就事论事。
因为“本性难移”是一种客观存在,不需要论证,失去论证的意义。
关键是针对狼的本性难移,羊该怎么办?即认清本性,不被迷惑,针锋相对,而不能握手言和。
有的同学甚至由“本性难移”转过头来论“本性”,进而偷换到“个性”的坚持上,更是南辕北辙,离材料固有的寓意十万八千里。
如:举屈原,遂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性本爱丘山。
这就是学生由审题→扣题→偏题→跑题的心路历程。
4.巩固: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具体操作如下: a.“是什么”——原材料内容:主要对象、态度倾向、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
(羊和狼言和,最后落得被吃掉的下场)b.“为什么”——通过现象、时间看本质,探究因果、条件、事件本身反映的问题。
(本质:认错了对象,把敌人当朋友,是因为被狼的所谓诚意的假想所迷惑,没认清狼是要吃羊的本质c.“怎么样(办)”——针对本质、原因,提出认识和看法。
(不要轻信;认识事物,不要被表象所蒙蔽;和平值得珍视,但与不讲信义的人只能针锋相对,不能被其假想所迷惑。
)5.拓展: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那么人们做事要认清自己,不能盲目效仿别人。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
问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虽然方法不对。
从此处立意,实际上是忽略了一些事实,如条件、盲目等,但更容易写出新意。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6.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提示:放进沸水——跳出;慢慢加温——死了。
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四)诗歌类材料【举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相对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诗歌文本内涵丰富,极具张力,而语言比较蕴藉含蓄。
第一步:通读全诗,找到诗中陈述对象,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
此诗陈述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珠(主体),一类是枫叶和荷花。
诗人情感态度,要透过陈述的主要对象去体会,如此诗中的露珠,是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来写的,一是在枫叶上,用了“红红的”“闪烁”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自豪的,对此是赞美欣赏的态度。
二是在荷花上,用了“泪滴”“苍白”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辛酸难过的,对它是同情的态度。
第二步:细读诗歌,抓描写对象关键词,体会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结果。
如上诗一是“红红的闪烁”,一是“泪滴似苍白”。
第三步:由果及因,从而推导出论点。
1、从荷花角度立意①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致的――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②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③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完全信赖他人——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
④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⑤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练习一】1、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
【写作导引】首先应该读懂诗意。
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
“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
“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
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练习二】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三)哲理性材料【题解】“哲理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或故事包含了一定哲理。
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写法也大体相同。
【举例一】?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第一步:明确材料陈述的对象。
(裁缝)第二步:材料陈述对象产生的结果。
(因祸得福,卖了好价钱)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能卖好价钱?从而推导出论点。
(一) 因为料子高档,要挽回损失。
所以可得出:化不利为有利,且永不放弃。
(二)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
所以化不利为有利,还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 综合(一)(二)两点,得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举例二】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这则材料没有故事,所以没有陈述对象,更没有结果,只有包含哲理的两句话。
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审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句话所共同包含的哲理,即中心论点――事物是相互信赖的。
【练习一】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练习二】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