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圣才出品】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九章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9.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
(1)1927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后,立即实行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很快就建设起一个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法律制度,简称新闻统制制度。

(2)1928年国民党政府建立不久即发布开放“言禁”的通电。

同时又提出“以党治报”的方针,要求国统区所有新闻事业都必须接受国民党的思想指导和行政管理。

据此,国民党及其所谓国民政府制定与颁行了一大批实行新闻统制的法律、法令,建立新闻统制制度。

(3)“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为了对付日益发展的进步新闻
宣传活动,国民党统治集团大量汲取了德、意等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的新闻思想与经验,以进一步严密控制新闻界。

①效法法西斯主义的“国家至上”的原则,利用民族危机,大肆鼓吹和提倡“国民”“国家”“民族”等抽象观念,进行所谓的“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凡是反对国民党的新闻宣传,一律以危害“国家”“民族”利益为由予以取缔与镇压。

②加强新闻界自身的控制力量,利用新闻的力量来实行所谓的“科学的新闻统制”,即按照法西斯主义的原则改造新闻事业,将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和非国民党的新闻事业统筹规划、统一管制。

据此,国民党政府自1932年起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闻检查的法令,将出版后审查制度改为出版前检查制度,史称新闻检查制度。

(4)国民党统治建立之时,正是中国广播事业进入蓬勃发展之日。

广播法规的制定与颁行,也是国民党当局在这一时期新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无线电台管理条例》,并设立无线电管理处,管辖中国境内和国际间包括广播电台在内的全部无线电事业。

相关的职能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广播电台的经营做出规定。

2.抗战爆发后新闻统制制度的日趋强化
战时新闻检查法令的大量颁布和战时新闻检查制度的日趋完备,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新闻统制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抗战爆发后,鉴于中国进入战时状态,国民党政府“名正言顺”地颁发了一系列战时新闻检查法令,建立和健全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思想和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国民党政府虽然在表面上多次作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许诺,但并不准备将这些许诺付诸实践,而是继续其对新闻界实施全面统制的反动政策,制定与颁发新闻统制法规,强化新闻统制制度。

(1)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政府在广大的收复区以“除奸”为名,堂而皇之地实行新闻统制政策,重建新闻统制制度。

(2)1946年内战爆发后,特别是1947年内战发展到最后激战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借口非常时期,颁布了一大批非常法规,将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剥夺殆尽,将新闻统制制度强化到令人恐怖的程度。

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1.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基本格局的形成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并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后,由国民党控制的新闻力量十分薄弱。

为了宣传新政权、控制社会舆论的需要,国民党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以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三大新闻媒体为主体的党营新闻事业网。

(1)以《中央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网的建设
①北伐战争胜利在望之际,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发刊《中央日报》。

该报作为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主持社务,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共产党员沈雁冰、杨贤江等担任编辑工作。

当时国共合作尚未破裂,汉口《中央日报》以“领导全国民众实现国民革命”为宗旨,曾发表过大量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
行径的报道与文章。

②汉口《中央日报》停刊后,南京国民党中央方面开始筹划将该报在上海复刊,以成为南京方面的御用工具。

1928年2月1日,《中央日报》在上海复刊。

③1929年2月1日,南京《中央日报》正式出版,序号接上海《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中央机关报,隶属于中央宣传部,由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兼任社长。

④192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直辖党报《华北日报》在北平创刊,以作为国民党中宣部在华北地区的宣传中枢。

该报由国民党中央委员李石曾等组成报务委员会,沈君匋任经理。

⑤1930年1月10日,国民党中宣部在北平发刊英文《北平导报》,由刁作谦、张明炜等主持社务。

该报是国民党中央直属的唯一一份外文报纸。

⑥在汉口,国民党中央直辖党报《武汉日报》于1929年6月10日创刊,日出3大张,由胡伯玄任总编辑。

此外,国民党省、市以及经济状况较好的县的各级党部,国民党控制的政、军、宪、警部门,也办起了一大批党报或准党报。

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国民党员还以个人名义办报,壮大国民党的新闻宣传力量。

(2)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通讯社网的建设
国民党着力发展的通讯社是中央通讯社。

1924年4月1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在广州创建并正式发稿,由国民党中宣部主管。

1926年10月,中央通讯社随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武汉;1927年5月6日,蒋介石集团攻占南京,另一个中央通讯社开始在南京发稿;之后,直到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武汉
的中央通讯社宣布取消,出现了两个中央通讯社并存的怪事。

1928年后,中央通讯社开始向外扩展,于8月在北平创建中央通讯社北平分社,随后又创建了武汉分社,将其触角伸入华北、华中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3)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网的建设
中国的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国民党集团在其政权建立甫始,就认识到广播电台所具有的巨大的宣传效用,并开始筹建国民党的广播电台网。

1928年8月1日,即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开幕之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在南京开播。

在国民党中央筹建中央广播电台的同时,国民党省、市党部及政、军、警等部门也开始筹建当地的广播电台。

浙江省广播电台是最早建立的国民党地方广播电台,1928年10月开始播音。

(4)小结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的党营新闻事业网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①党报网,以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为中心,以中宣部创建并在一些重要城市出版的中央直辖党报为主干,还包括国民党省、市乃至县的党政军警部门创办的各级党报,以及国民党员以个入名义出版的准党报;
②通讯社网,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包括中央通讯社各地分社和国民党在地方的党政军警部门以及国民党员个人创办的一批通讯社;
③广播电台网,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包括国民党省、市乃至县的党政军警部门以及
个人创办的各级广播电台。

2.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进一步强化
(1)对中央日报社和党报系统的整顿
国民党中央对其党报系统的改进与整顿,从中央日报社开始。

1932年3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中央日报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由程沧波任社长,改变了过去中宣部长兼而不管、报社内部矛盾百出的局面。

1932年9月,国民党中央又通过决议,各中央直辖党报的社长也都改为专任,并开始对在地方出版的中央直辖党报和省市地方党报进行改组与整顿,使国民党党报走出党部大门。

(2)对中央通讯社的整顿
国民党中央对中央通讯社的改进与整顿,始于1932年5月。

国民党中央任命中央宣传部总干事萧同兹担任社长,负责改组事宜。

萧同兹上任后,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3条办社方针并得到准许。

(3)对广播电台的整顿
国民党中央还对广播电台进行改进与整顿工作。

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建成后不久,由于发射功率较小,且仅用中波广播,电波只能及于东南少数省份,因而陈果夫等早在1928年冬就提出了扩大发射功率的计划,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订购了功率为75千瓦的全套广播设备,并扩建新台。

1932年5月,中央广播电台新台正式建成,发射功率增至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4)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