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

高校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


一、毕业生离校期间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1、大学期间的各种人生挫折造成的心理压抑, 在离校前伴随着复杂的情感通过不文明行为发泄出 来。大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独 立地思考和处理各种人生问题,但由于社会阅历和 人生经验的欠缺,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如学业不 如意、人际关系紧张、感情失落和矛盾、受过违纪 处分等。这些挫折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在平时因为 要应付紧张的学习任务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毕 业前夕,伴随着离校前的空虚与失落,这种长期以 来的心理压抑通过聚众闹事,与同学、老乡酗酒, 破坏学校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发泄出来。

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 视、校园网等手段,将文明离校在 学生中广为宣传,使文明离校理念 深入人心,既使应届毕业生受教育、 受制约,又可教育低年级学生,为 深入开展“文明离校”活动打下良 好基础;同时,组织校报、杂志和 学生工作简报共同出版“毕业生文 明离校专刊”,向全校毕业生发出
“文明离校倡议书”,号召广大毕 业生认真走完大学生活最后这段难 忘的日子,为毕业生文明离校创造 良好的环境。
3、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的
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干部来自学生,在学生中具有
一定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起到教师所起 不到的作用,让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 带动同学,使其成为学校开展毕业生文明
离校教育的有利助手。

总之,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建立并完善激
励机制,将“文明离校”工作纳入到各单
4、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 最后一年的课程都不多,特别 到最后一学期课程更少,而且 几乎没有什么“骨干课”,考 虑到学生快毕业了,有的老师 担心出现不及格而使学生无法 正常毕业,要求也相应放松, 这样的教学安排让毕业生在毕 业前夕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 事可做的状况,加上以上各种 原因,使毕业生精力分散,无 所事事,易引发事端。
2、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调整毕业生的身
心状态。

毕业生离校前心态复杂、情绪波动,易受他人和外 界环境的影响。情感上存在爆炸性、两极性的特点, 处于心理动荡期和敏感期。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适 合毕业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可以转移他们的消极思想, 松弛紧张的神经,稳定情绪。 毕业生还可借助文体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
2、学校应积极为毕业生落实工作岗位提供 帮助和方便。

一是学校应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招聘会
信息和企业用人信息。

二是学校应千方白计和用人单位联系,为 本校学生提供专场招聘会,让他们获得更 多的机会。
(三)学生方面

“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讲,解决不文明行为的 最重要手段是学会调整离校心态。
5、大部分毕业生仍处于人生的不成熟期,易冲动、 爱张扬、多叛逆、好模仿的青少年人特征在他们身 上仍有较多表现。一些学生为了所谓的“显山露 水”,提高“知名度”,不以不文明行为为耻,反 以其为荣,把在校园里破坏公物视作“英勇”,把 在大庭广众下酗酒视作“豪放”等。更为严重的是, 这些不文明行为成了一些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他人敢为,我亦敢为”的随波 逐流心理,这也是毕业生不文明现象不断发生的原 因之一。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或不稳定状态时,应加以
合理的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
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感状态。

遇到挫折、不顺心的事和心情苦闷痛苦的时 候,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亲朋好 友倾诉一番,或者到心理咨的方式,不能动
“武”,还要注意场合和对象。
同学酗酒,聚众闹事 ,破坏学校公物等不文明 行为发泄出来

2、在就业问题上,由于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导致 不满情绪的产生和行为变形。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 革,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实现就业, 必然会优胜劣汰,其人生层次也随工作单位暂时的好坏 豁然拉开差距。加上部分毕业生对一些新的人事关系、 行业认识不够,择业时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从而错过 不少就业机会。结果找到好单位的毕业生踌躇满志,去 相对较差单位的毕业生则唉声叹气,还有许多未落实单 位的毕业生更是牢骚满腹。同时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和就 业过程中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更加剧了部分毕业生的 不满情绪。这些不满情绪在离校前容易借机发泄,导致 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安全文明离校
教师:王淑梅
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原


做好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
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一些高校存在着部分毕业生聚众 哄闹、酗酒、损坏宿舍公共财物、打架斗 殴等较为严重的失范行为。

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毕业生离校前不
文明行为的发生,使毕业生文明离校是各
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与文明去了哪里?
二 做好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途径和方 法
文明离校,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
本要求,学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 入细致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使毕 业生能自律自强,在文明有序的气氛中顺
利离校,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一)学校方面
1、文明离校教育要以强大的舆论宣传 氛围为前提。

己的才华,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带走雄心
留下爱心
3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4、端正学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切实
为毕业生着想。

离校期间是毕业生各种矛盾的交织期,以前积累的 冲突和思想此时很可能爆发,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过程中会与学校有关工作人员接触,学校必须加强 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工作人员树立为学生服务 的思想,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凡学生的合理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尽量 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矛盾,同
3、毕业阶段相对整个大学生活来说是一个精神 状态的松驰期,容易产生不规范行为。这一阶段 对多数毕业生而言,紧张的学习和考试没有了, 就业去向已落实,他们的情感是兴奋而复杂的, 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这时极可能放松对自己的 要求。而此时他们正处于社会管不着,学校的规 章制度又不好管的境地,平时学校的严格管理到 了这时变得难以操作,部分毕业生抱有“反正马 上要毕业了,管不着了”、“就是会管,也不会 太严,毕竟要离开了”的心态,学校的一些老师 也有不用管了的想法。正是这样一种管理上的缺 位,加上毕业生思想的松懈,使他们处于一种半 失控的状态,从而容易产生违纪行为。

时还会给学生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
(二)就业方面
1、职业指导与人文关怀并重。

加强对未落实工作岗位毕业生的辅导,积极引
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上岗、后
择岗、灵活就业”的观念,同时做好“弱势群
体”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特别是对家庭经济
困难而学习成绩较好、受过挫折、多次见面都 未能录用的毕业生加强指导。
1、转换认知角度。

“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
于对事实的观念。”

毕业生在离校前夕不文明行为并不一定是由 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者对事件 的非理性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因此,毕业生应主动调整认知,换一个角度
去重新看待发生的事情,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来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
2、合理宣泄。
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日常工作之中,统一布
置,共同落实,一起检查,真正使“文明
离校”的要求落到实处,褒优贬劣,调动
广大教职工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做好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