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质的紫茎番茄植株(AA)与绿茎的番茄植株(aa)杂交,F1植物是紫茎。
F1植株与绿茎植株回交时,后代有482株是紫茎的,526株是绿茎的。
问上述结果是否符合1:1的回交率,用χ2测验。
n=1, χ2 = 1.921; 符合。
2、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结果如下:紫茎缺刻叶 247 紫茎马铃薯叶 90绿茎缺刻叶 83 绿茎马铃薯叶 34(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χ2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n=3, χ2 = 1.722; 是。
3、如果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独立分配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1)从AaBb个体中得到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2)从AaBb与AaBb杂交,得到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3)AaBb与AaBb杂交,得到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1)1/4;(2)1/16;(3)9/16。
5、假设地球上每对夫妇在第一胎生了儿子后,就停止生孩子,性比将会有什么变化?只要不溺死女婴,性比不变,仍为1:1。
1、水稻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种子的胚;(6)颖片(1)胚乳:3n;(2)花粉管的管核:1n;(3)胚囊:8n;(4)叶:2n;(5)种子的胚:2n;(6)颖片:2n。
颖片:着生于小穗基部,相当于花序基部的总苞片,是花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源于胚。
3、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
(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不育?(1)63;(2)不育,因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不同。
4、兔子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以育成兔子,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子中,其中某些兔子有些基因是杂合的。
你怎样解释。
提示:极体受精(对兔子而言,指第二极体受精)。
减数分裂I前期之粗线期和双线期间同源染色体之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所以姊妹染色单体间虽是复制而成却有了某些基因之不同。
经过孤雌激活,减数分裂II时,抑制了第二极体的外排,由两个单倍体原核混合组成一个杂合的二倍体核。
1、当母亲的表型是ORh-MN,子女的表型是ORh+MN时,问在下列组合中,哪一个或哪几个组合不可能是子女是父亲的表型,可以被排除?ABRh+M,ARh+MN,BRh-MN,ORh-N。
除ARh+MN外,其它的组合都可以被排除。
2、某个女人和某个男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有下列的基因型:iiRRLMLN,IAiRrLNLN,iiRRLNLN,IBirrLMLM,他们父母亲的基因型是什么?IAiRrLMLN和IBiRrLMLN。
3、兔子有一种病,叫做Pelger异常,这种病的兔子,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就是某些白细胞的核不分叶,如果把患有典型Pelger异常的兔子与纯质正常的兔子杂交,下代有217只显示Pelger异常,237只是正常的。
你看Pelger异常的遗传基础怎样?显性遗传病(正常基因p突变为病变基因P)4、当有Pelger异常的兔子相互交配时,得到的下一代中,223只正常,439只显示Pelger 异常,39只极度病变。
极度病变的个体除了有不正常的白细胞外,还显示骨骼畸形,几乎生后不久就全部死亡,这些极度病变的个体的基因型应该怎样?为什么只有39只,你怎样解释?极度病变的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PP;因为P为隐性亚致死基因。
5、Nilsson-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两者杂交,F1是黑颖。
F2(F1×F1)共得560株,其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
(1)说明颖壳颜色的遗传方式。
(2)写出F2中白颖和灰颖植株的基因型。
(3)进行χ2测验,实得结果符合你的理论假定吗?(1)418:106:36=12:3:1,所以为显性上位遗传;(2)F2中白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灰颖植株的基因型为aaB-;(3)χ2=0. 048,所以0.95<P<0.99,实得结果符合理论假定。
6、在小鼠中,我们已知道黄鼠基因AY对正常的野生型基因A是显性,另外还有一短尾基因T,对正常野生型基因t也是显性,这两对基因在纯合态时都是胚胎期致死,它们相互之间是独立地分配的。
(1)问两个黄色短尾个体相互交配,下代的表型比率怎样?(2)假定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窝有8只小鼠,问这样一个交配中,你预期平均每窝有几只小鼠?(1)4黄短4/16 AYATt:2黄2/16 AYAtt:2短2/16 AATt:1正常1/16 AAtt;AYATt × AYATt。
(2)8 × 9/16=4.5只。
7、两个绿色种子的植物品系,定为X,Y。
各自与一纯合的黄色种子的植物杂交,在每个杂交组合中,F1都是黄色,再自花授粉产生F2代,每个组合的F2代分离如下:X:产生的F2代 27黄:37绿Y:产生的F2代 27黄:21绿请写出每一交配中二个绿色亲本和黄色植株的基因型。
纯合的黄色种子的植物:XXYYZZ;X:xxyyzz(其中任何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时都产生绿色表型);Y:xxyyZZ。
1、一个没有血友病的男人与表型正常的女人结婚后,有了一个患血友病和Klinefelter综合征的儿子,说明他们两人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
提示:在形成卵子的第二次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可发生不分开现象。
没有血友病的男人X+Y;表型正常的女人:X+ Xh;患血友病和Klinefelter综合征的儿子:Xh Xh Y。
2、(1)双亲都有色盲,他们能生出一个色觉正常的儿子吗?(2)双亲都有色盲,他们能生出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吗?(3)双亲色觉正常,他们能生出一个色盲的儿子吗?(4)双亲色觉正常,他们能生出一个色盲的女儿吗?(1)不能;(2)不能;(3)能;(4)不能。
4、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的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预期其子女的类型及比率如何?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X+Xb,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Y,他们婚配,其子女的情况如下:X+Xb × X+Y↓1X+X+:1X+Xb:1X+Y:1XbY即在他们的子女中,女儿都表现正常,但有一半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儿子有一半表现正常,一半为色盲。
1、在家鸡中,px和al是引起阵发性痉挛和白化的伴性隐性基因,今有一双因子杂种公鸡pxAl/Pxal与正常母鸡交配,卵出74只小鸡,其中16只是白化。
假定小鸡有一半是雌的,没有一只早期死亡,而px与al之间的交换值是10%,那么在小鸡4周龄时,显出阵发性痉挛时,(1)在白化小鸡中有多少数目显出这种症状,(2)在非白化小鸡中有多少数目显出这种症状?pxAl/Pxal × PxAl/W ;45%Pxal + 5%pxal = 16,所以(1)在白化小鸡中有 1.6(1~2)只显出这种症状;同理,45%pxAl + 5%PxAl = 21,所以(2)在非白化小鸡中有18.9(18~19)只显出这种症状。
2、在番茄中,基因O(oblate=flattened fruit),p(peach=hairy fruit)和S(compound inflorescence)是在第二染色体上。
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1,用对这三个基因是纯合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测交的子代表型数目+++ 73++s 348+p+ 2+ps 96o++ 110o+s 2op+ 306ops 63(1)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2)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4)并发系数是多少?(1)s-o-p;(2)s++/s++; +op/+op;(3)s-14-o-21-p; (73+2+2+63)/1000=14%; (2+2+96+110)/1000=21%;(4)0.4%/(14%×21%)=13.6%。
3、下面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的隐性基因连锁图,并注明了重组频率。
αβγ0 10 20如果并发率是60%,在αβγ/+++×αβγ/αβγ杂交的1000个子代中预期表型频率是多少?先计算双交换百分率x:x/(0.1×0.1)=60%;x=0.6%α+γ和+β+ = 6α++ 和+βγ=94αβ+ 和++γ=94αβγ和+++=8064、老鼠纯合隐性卷毛(ffSS)个体与纯合隐性颤抖(FFss)个体杂交。
它们的F1与卷毛颤抖纯合体(ffss)杂交产生F2。
①如果这两个常染色体基因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且f 与s之间的重组率是20%,,你预期这个杂交子代F2的表型比率是多少?②如果由F1×F1产生F2,则F2的表型比率是多少?①F1为fS/Fs。
产生四种Gm:0.4fS; 0.4Fs; 0.1FS; 0.1fs。
杂交子代F2的表型比率是 0.4卷毛正常; 0.4颤抖正常;0.1都正常; 0.1卷毛颤抖。
②F2表型比率是0.24卷毛正常;0.24颤抖正常;0.51都正常; 0.01卷毛颤抖。
1、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 coli 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结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
问a, b, c, d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O)相对位置如何?b-d-a-c-O2、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当结合体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就被杀死了。
如果一个Hfr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起始端还是末端为好?位于染色体的末端为好,这样该基因仍留在供体中。
3、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T偶数噬菌体(T-ev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
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
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赖(C+)。
有趣的是,当用C和C+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将近一半的色氨非依赖型子代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表现为基因型C。
你如何解释这个发现?由于噬菌体表型混合,产生的噬菌体带有C+蛋白质外壳但具有C基因型。
5、利用中断杂交技术,检查5个Hfr菌株(1,2,3,4,5),想知道这几个菌株把若干不同基因(F,G,O,P,Q,R,S,W,X,Y)转移到一个F-菌株的顺序。
结果发现,各个Hfr 菌株都以特有的顺序转移,如下所示(各品系只记下最初转移进去的6个基因):1 2 3 4 5第一Q Y R O Q转第二S G S P W移第三R F Q R X顺第四P O W S Y序第五O P X Q G第六 F R Y W F问:(1)这些Hfr菌株的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如何?(2)为了得到一个最高比例的Hfr重组子,上述各个Hfr菌株在接合后应该在受体中分别选择哪个供体标记基因?提示:Hfr品系是环状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