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 都能够 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 C A D B
以下是一个包含四个要素的行为目标: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教科书上或教师
A C
提供的主动句和被动句,能改成相应的
C B
被动句和主动句,10分钟之内完成。
D
行为描述的基本方法:
使用动宾结构短语。 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 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背诵《春晓》;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图。
领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 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 摘要、改写 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 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 解答 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 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1.
2.
3.
4.
全身运动:包括上下肢、或部分肢体 的运动,要求臂的肩、脚和腿的协调。 细微协调动作:包括手和手指、手和 眼、手和耳、手、眼、脚的精细协调 动作。 非言语性表达:包括脸部表情、手势 和身体的动作等。 言语行为:包括发音、音词结合、声 音和手势协调等。
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
A
国 体 内 系 模 仿 理解 协调 熟练 创新
对象——A(audience),教学对象,即学习者;
行为——B(behaviour),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条件——C(condition),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D(degree),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例如: 学生 能在1分钟之内 输入60个汉字,错误率不超过5%。 A C B D
哈罗的动作技能分类体系
1.
2.
感知能力:指对所处的环境中的刺激 进行观察和理解,并对动作做出相应 调节的能力。包括动觉、视听觉辨别、 触觉辨别、眼、手和眼脚的协调动作 等。 体力:是包括动作的耐力、力量、灵 活性和敏捷性。这是学习高难度技术 动作的基础。构成运动技能训练中的 基本功训练。
哈罗的动作技能分类体系

为了突出行为动词的特征,试比较下面 两类动词:
笼统、模糊的动词 明确、具体的动词
掌握
了解 欣赏 理解 知道
写出
背诵 举例说明 辨认 画出
学会
区别
三)编写行为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知道(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 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 描述、标明、指出
害怕情境下的行为的文章

选择听音乐作为一项悠闲的活动
行为动词选择表
分类 目标层次 可供选择的行为动词 了解、知道、识记、记忆、记住、回忆、描述、指出、标 明、列举、选择、说明、背诵、配合、定义、说出、写出、 复述、辨别、辨认、指明 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 …… 、区别、估计、解释、引申、 举例说明、叙述、鉴别、选择、归纳、预测、重新写出、 分类、转换 计算、示范、应用、运用、操纵、操作、准备、产生、制 作、列举、解答、证明、改变、表现、发现、修饰、阐述、 解释、说明、修改 分析、区别、区分、指明、猜测、选择、分开、分类、比 较、对照、检查、指出、评析、图示、 组合、组成、联合、归纳、重建、总结、重写、重组、重 新安排、计划、修饰、编写、创造、设计、提出、综合 评价、比较、结论、对比、总结、证明、评定、判断、说 明……价值、解释、编写
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 者通过对价值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 个人的品行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 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个人的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 念、信仰和态度溶为一体,最终的表 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
情感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


A
B
C
D
E


接受 思考 兴趣 热爱
B
C
D
E
1 辛普森 体 系 知觉
2
3
4
5
6
7
定势 指导下 (准备) 的反应
机械 复杂的 适应 动作 外显反应
创新
三)、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
克拉斯伍等人在1964年,根据价值内化的 程度,制定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种特定 的现象或刺激。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 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 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 ,积极反应,表 示出较高的兴趣。学习结果包括默认、愿 意反应和满意的反应。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理论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的运用技能学
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尝试错误, 通过教师的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 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4、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 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的水平完成动作。 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 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理论
2
3
4
5
6
领 会
应 用
分析 综合
评 价
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分 类理论


1.
2.
辛普森在1972年首先提出了动作技 能的目标分类理论。 将动作技能的目标分成七个等级: 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 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 性质、功用等。 准备:指对固定运用的准备,包括心 理定向、生理定向、情绪准备。
标准的表述: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 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 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 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加涅的五成分目标编写法
行为发生的情境 学习结果的类型 行为所操作的对象 学习应用技能时采取的具体行动以及与操作有 关的工具 限制或特殊条件
例:播放一段录像,在不看书的情况下,通过 “口述”或“写出”,描述出泉水从小泉眼 里冒出的不同姿态。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编写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智慧技能
o 辨别 区分 子 o 抽象概念 分类 o 规则 演示 o 高级规则 生成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选择 采用 陈述 执行 运用一个定义将概念族系分类 通过解答口头陈述的例子来演示正负数的加法 通过综合可应用的规则,生成一段描述一个人处于 采用想象中国地图的策略,列出各省的名字 口头陈述1999年发生的主要政治事件 通过将一辆小轿车倒入车行道来执行一项任务 通过比较来区分英语中e和ei的发音 通过说出代表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来识别根、茎和叶 o 具体概念 识别
品格形成
克拉斯伍
1 接受 (注意)
2
3
4
5


反应
评价
组织
性格化
二、行为目标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一)、行为目标的概念: 是运用可 以观察、测量 的行为陈述的 教学目标,有 时被称为“作 业目标”。
二)、行为目标的四要素(ABCD模式)



A(audience)对象:阐明教学对象 B(behaviour)行为:说明通过学习 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C(condtion)条件:规定达到上述行 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degree)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 的最低标准。
运用:
指在特定的具体的情景中使用所学的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方法、理论 的应用。如:把三角、几何的法则应 用于实际地理位置的能力;会利用分 配律、结合律解决数学题等。
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成组成部分,使各层次地构 成关系更为明确的过程。分析可从几方面进行: •关系分析:知识内容中和各要素是以各种关系组合在 一起的。如领会一个段落中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区 分因果关系和其他顺序关系的能力等。 •要素分析:知识内容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这是较容 易识别的分类。如鉴别教学内容中的各知识点;区分结 论与证据的能力等。 •组织原理分析:对知识内容的结构和组织进行分析。 如识别史料中作者的意图、观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3、技能动作:指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 力。以基础性动作为基础,结合感知能 力和一定的体力,经过一段的综合练习, 就可熟能生巧地掌握技能动作。 4、有意交流:指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 它也称体态语。既包括反射性的、也包 括习得的,例如手势语、姿态、面部表 情、艺术动作、造型等。
开普勒的动作技能分类体系
知道:
对学习过的内容的回忆。对具体事实、 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知道是 认知领域中最低的认知水平层次,所 伴随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
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从三个方 面来评定此目标的外化:
•转换:具体指知识形式的转换;符号形式的转换, 如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的转换;从一种言语形式到 另一种言语形式的转换,如英译汉。 •解释:指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 •推断:指预测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已有的材料基 础上,对某种结论的预测,如:移民倾向与居住在 离大城市商业中心区最近的贫民区,最有可能在哪 里找到他们的后代。
两种认知学习分类系统对照
布卢姆关于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 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分类
评 价 综 合 分 析 运 用 领 会 知识(知道)
认知策略 高级规则 规 则 概 念 辨 别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
国 内 体 系 记 忆 理 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创 见 A B C D E
1
布卢姆 体 系 知 识
以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 师讲授的愿望,反映教师对教 学活动的希望。
教 学 目 标
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 果,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
可测量性
描述语句比较抽象、笼统, 用行为动词表达,具体、明确,可操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 作性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易于检测。 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 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 挥。 对“教”与“学”都有直接的指向作 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起 来。 教学目标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目标 组成。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当达到的最 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最终结果的程序, 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 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