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姑娘文静又漂亮,等待我在城楼上。心里爱他看不见,手抓头皮心发慌。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与“姝”同义。贻:赠送。彤(同tóng):红色。彤管:涂红的管子,未详何 物,或许就是管笛的管。炜(伟wěi):鲜明貌。说怿(yuè yì ):心喜。女: 通“汝”。这里指彤管。
姑娘文静真美丽,送我红色管一支。红色管子多鲜明,我爱红 管更爱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女主人公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鉴赏要点3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之 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 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 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 效果。
《诗经》简介Ⅱ
◆风:即15国风,意思就是声调,大多为民间歌谣。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 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
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它又 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 歌词)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牧:野外放牧牛羊的地方。归(kuì ):通“馈”,赠贻。荑(题tí ):初 生的茅。洵(xún):诚然,确实。“女”指荑。
野外归来送白茅,实在漂亮又奇妙。不是白茅多奇 妙,美人赠送价值高。 Nhomakorabea 内容分析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 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青年之急) ﹡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 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青年之恋) ﹡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 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 “美人之贻”。(青年之诚)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披战袍。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我们戈和矛, 同仇敌忾赴战壕。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泽:汗衣。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作:起来。]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穿汗衫。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 我们矛和戟,并肩携手齐向前。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什么最痛楚的认识?
(请用原诗句回答)
诵读《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xì )其笑矣。[咥:讥笑。]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诵读《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译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安详。姝(shū):美好貌。俟(sì ):等待。城隅:城上的角楼。爱:通“薆”, 《方言》引作“薆”,隐蔽。薆而:犹“薆然”。搔首踟蹰:用手挠头,同时犹豫不进, 这是焦急和惶惑的表现。
语 文 周 报 课 件 制 作
声 明
本教学光盘由语文周报社策划、制作、 统一发售,严禁复制、刻录及其他侵权行 为,违者必究。
《诗经》三首
《卫风 . 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诗经》简介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 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 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160 篇)” 、“雅(105篇)” 、“颂(40篇)” 三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诗经》开创 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鉴赏要点
﹡巧用重章手法
第一章以士兵的口吻说:谁说我们没有军衣呢!和 你共穿一件战袍。周王就要兴师出兵了,修好我们 的武器矛戈吧,与你一起共同对敌。 第二章、第三章与第一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 应地变换了少数字词。由于反复咏唱,使得士卒们 激昂热烈的爱国情感得以尽情地抒发;又由于少数 字数的变换,使得各章的意思也不相同。
诵读<<秦风·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译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袍:长衣。 “同袍”是友爱之辞。于:语助词,犹“曰”或“聿”。兴师:出兵。戈、矛:都是长 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
人物:
( 对 比 )
(憨厚老实)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纯真善良)
(毅然坚决)
鉴赏要点1
﹡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卫风· 氓》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对我国后 世诗歌创作,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是《诗 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鉴赏要点2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穿战裙。国王兴兵排战阵,修好 我们甲和兵,同心协力杀敌人。
内容分析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
“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 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 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 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 的手法。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 顿。
注释译文和简析
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
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 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 恋情也真实感人。
鉴赏要点
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 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语 文 周 报 课 件 制 作
欢迎使用!
制作:罗胤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本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 不幸生活。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淇水。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泮(音判):通畔,岸,水边。 ]
你违背这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本章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 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
《氓》内容分析
情节:
章节:
恋爱
一 二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婚变
三四五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苦蒙辱)
决绝
六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诗经》简介 Ⅲ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
“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 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 要 歌唱的内容。
卫风 . 氓(méng)
请思考——
1.《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福的憧憬。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