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学校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教育场所,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大、中、小学在校学生总共有两亿多人,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做好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工作,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
学校卫生工作的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和发达。
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并对学校依法进行卫生监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第一节学校卫生监督执法概述一、学校卫生监督的概念学校卫生监督(Supervision of school heslth)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
这是一项政策性、法律规范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执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卫生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监督有着重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国家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级各类学校大量出现,新型的学校建筑、教学设施和卫生设备等亦不断涌现,加强对新建校舍的选址、设计、教学和生活设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势在必行。
其次,学校卫生监督是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
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学习、锻炼、娱乐和科技活动的场所,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对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校卫生监督在保证为学生服务产品的安全性使用所必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学生服务的产品越来越多,学生使用的产品不仅要品种多,方便性好,更要安全性好,并适合不同年级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所以对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实行卫生监督,确保学生用品的卫生质量,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为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状况的决定》;以后,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又相继颁布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卡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等30余项学校卫生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据国家教委统计,自建国以来至:1988年3月,党和政府颁发或转发的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文件达144个。
在1979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1980年又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
在此基础上,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是我国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它使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由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的道路;同时,国家还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除此以外,1996年8月27日卫生部发布了《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9年卫生部根据WHO(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领)制定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2002年5月28日卫生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从而为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提供了法律保证。
国家根据卫生保健的要求,还批准颁布了一系列学校卫生专业标准,属卫生技术性法规,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目前已发布的有关学校卫生专业标准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93—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92—87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等10余项。
第二节学校卫生法律制度一、学校卫生监督机关及其职责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2、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其具体职责是:①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施卫生监督;②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③对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实行卫生监督。
3、学校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4、卫生部可以委托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驶预防性、经常性的监督职责。
二、学校卫生工作要求1、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根据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为:小学不超过6个学时,中学部超过8个学时,大学部超过10个学时。
其目的是保护学生同脑健康,不超过身体发育和脑力活动有效能力的最大限度。
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正常睡眠和休息时间。
2、教学建筑、环境噪音、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质量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3、设置学生厕所和洗手标准设施寄宿制学校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4、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
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营养指导。
6、体育场地和器材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情况。
7、根据学生年龄,组织适当的学生劳动,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不得让普通中小学校的学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从事不安全的作业,不得让学生参加夜班劳动。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组织学生劳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保健待遇。
学校应当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加强卫生防护。
注意女生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照顾。
8、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体检。
建立学生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对体检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家长做好转诊治疗。
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9、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医疗用品,做好近视眼、沙眼、北视、龋齿、寄生虫、营笋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10、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三、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法律规定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
2、普通高校、中专、技校和规模较大的农业、职业中学、普通中小学,可以设立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学校卫生工作。
3、普通高等学校设立校医院或卫生科。
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学生的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学校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1/600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少于600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
4、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
学校应当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
5、经过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中小学生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6、学校卫生技术人员专的技术职称考评;按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使其享受国家规定的保健津贴。
7、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学校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9、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单位和专业防治机构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做好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工作。
10、各级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的任务是,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制定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计划;对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给予技术指导;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11、学校学生用品(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第三节学校卫生监督一、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学校预防性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的选址,建筑设计的审查和验收。
在审查中,发现不符合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时,应及时提出修改或改进意见,指导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不良环境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监督的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进行全面卫生审查。
1、校址选择卫生要求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通畅、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2)学校宜设在无污染源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
(4)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机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6)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宜跨过城镇街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学校用地设计的规定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三种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
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为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所。
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行绿地和室外科学园地。
3、学校平面布局设计卫生要求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等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4、教室组成与布置设计卫生教室是教学的基地,学生有70%的时间活动在教室内,教室的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
教室组成与合理布置的基本卫生要求。
普通教室、课桌椅设置和黑板设计等应符合规定;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自然、地理、美术、书法教室的设计均应符合有关规定;音乐、舞蹈、语言、微机教室等的设计亦应符合有关规定;风雨操场、图书阅览室等的设计应符合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