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提纲1、新生命的诞生①精子与卵的结构的比较:)②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成年的女性大约每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③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说明:人是受精过程是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进行的,受精前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无数个,而真正能钻入卵的精子只有一个,最终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马上进行分裂,这是的养料主要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形成胚胎后,才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
\④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受精卵形成胚胎后,在子宫内发育,这时胚胎与母亲靠胎盘与脐带相联系,胚胎的结构特点是有丰富的血管,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亲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除体外。
由于胚胎外面有羊水包围,这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胚胎在母亲体内发育2个月后初具人形 ,叫胎儿,大约胚胎在母体内发育9个月(合38周,280天),然后从母体内产出。
⑤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⑥婴儿出生后的大声啼哭:为了使肺部充满空气,从而启动呼吸运动。
⑦母乳喂养的好处是:母乳营养丰富,且其中还含有抗病物质。
2、走向成熟①人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婴儿出生头三年(第一次快速生长)、少年期(相对平缓)、青春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成年期(相对稳定)、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②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度时期,女孩年龄一般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青春期人体变化表现在:①外形上的变化 ②生殖器官的变化 ③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
③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包括:①生理健康 ②心理健康。
说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要注意培养自制能力。
④衰老与死亡: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
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的停止活动,其中大脑死亡是死亡的主要标志。
3、动物的生长时期:①大多数动物的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
②青蛙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③青蛙与蝌蚪的比较: ,④完全变态发育:像青蛙那样,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一般很多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家蚕等。
蝴蝶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若虫(幼虫)、蛹、成虫。
⑤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类型。
如蝗虫.蟋蟀.臭虫.螳螂等。
⑥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得以延续。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动物生命周期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敌害等生活环境的变化。
⑦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通过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通过精、卵细胞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生殖方式按受精方式分体外受精:青蛙和鱼类体内受精:其余所有卵生:昆虫.爬行类.鸟类等(体外发育,营养靠卵黄)动物的生殖按胚胎发育方式分胎生:哺乳类(母体子宫内发育,母体供给营养)卵胎生:鲨、蝮蛇(母体体内,卵中的卵黄)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没有精、卵细胞的结合、4、植物的一生:种皮①种子的结构胚:胚轴、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子叶有胚乳: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种子的分类(有无胚乳) 无胚乳: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有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有无种子无种子:蕨类、苔藓类、藻类②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菜豆、棉、黄瓜、花生、橘等(种子胚中有两片子叶)按胚中子叶数目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等(种子胚中只有一片子叶) \种子萌发的条件:合适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跟种子形态、大小、饱满度、是否休眠有关系)芽的分类顶芽: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芽侧芽:侧芽的生长则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芽的结构:生长点(由分生组织构成)叶原基、幼芽、芽轴、芽原基顶芽与侧芽的关系:顶芽发育较快往往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发育,摘除顶芽,以促使侧芽发育,多张侧枝。
③雄蕊:花药[内有花粉(里面能产生精子)、花丝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内含胚珠(里面含有卵细胞)花的结构花被:由花瓣组成花萼:由萼片组成—花托:花的着生部位。
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④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死亡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传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柱头上的传粉方式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植物的生殖孢子生殖风媒花:靠风力传粉的花&无性生殖营养生殖(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说明: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花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而子房的胚珠内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子房壁--------------------------------------果皮子房珠被-------种皮果实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人工传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给农作物授粉,这就是人工受粉。
说明:在被子植物子房中,有的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种子;有的有多粒胚珠,受精后可形成多粒种子,即一粒花粉只与一个胚珠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粒种子.有多少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多少粒种子。
\玉米种子结构)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①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常进行分裂繁殖。
一个菌落约百万个细菌。
细菌细胞三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细胞又叫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
体内无叶绿素。
鞭毛——帮助细菌自由移动荚膜——保护细胞作用真菌的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依赖现成有机物生活。
(分单细胞细菌和多细胞细菌)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细菌,常进行出芽繁殖。
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比细菌个体大。
霉菌主要依靠菌丝顶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食用菌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①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④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⑤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⑥嗅觉的特点:(4点)1.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⑦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⑧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⑨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思考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
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3、耳和听觉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①耳的结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中耳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前庭: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置的变动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②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
同样道理,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
音乐中的“1、2、3、4、5、6、7”以及“C”、“D”调等指的是音调。
*人的发生频率(85Hz--1100Hz)与听音频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音频率范围内则能被听到,反之,不在人的听音范围内,高于2000Hz的声音(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波)叫次声(波),这些声音人听不到。
③响度:声音的大小,通常指声音太大,太响亮。
主要与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有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在声学上常用分贝(dB)来表示,0dB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
④音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与年龄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