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我校实验室存放红磷的保险柜上应悬挂的图标是()
2、下列有关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油箱着火应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晚上在家中闻到有天然气泄露的怪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C.棉纱厂要将堆积的棉纱经常翻动,目的是防止棉纱缓慢氧化引发自燃
D.蜂窝煤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泄露污染空气
3、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4、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
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从实验②就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实验①可以改用CO
2进行实验
C.实验①能说明N
2不支持燃烧
D.实验①②对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5、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6、“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
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B.“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C.“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D.“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B.蜡烛一扇即灭,是因为缺少了空气所以无法继续燃烧
C.如图 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 b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9、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10、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二、填空题:(共26分)
11、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机动车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2、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
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13、如图1为应用Y形管进行的不同实验探究.
14、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填“燃烧”或“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该现象说明燃烧条件之一;80℃条件下,A装置水中的白磷,在通氧气时,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该现象说明可燃物通常需要在有的条件下才燃烧。
(2)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图装置符合环保要求。
15、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
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
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
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
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请补充步骤1 。
(2)步骤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三、计算题:(共4分)
16、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CO2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X.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
(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X为。
(2)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D
2、C
3、B
4、A
5、A
6、B
7、D
8、C
9、D 10、D 11、答案:(1)天然气。
(2)C2H5OH+3O22CO2+3H2O。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O2+4H22H2O+CH4。
12、答案为:
(1)CH4+2O22H2O+CO2;
(2)遇到明火;
(3)H2;
(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13、答案:(1)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a;2KMnO4K2MnO4+MnO2+O2↑;
(3)①A;②B.
14、解:(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该现象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80℃条件下,A装置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氧气时,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现象说明可燃物通常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才燃烧;故答案为:燃烧;不燃烧;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不燃烧;燃烧;氧气;
(2)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图B装置符合环保要求,因为生成物溶解在水中,减少污染;故答案为:B;
15、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3、4;
(3);
(4)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来测量体积。
三、计算题:(共4分)
16、答案:(1)O2;(2)50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