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2200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的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焊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3)具有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4)具有焊接施工与维护的基本知识;3、专业能力1).具备识读焊接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图样的能力。

2).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3).具备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4).掌握常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

5).具备选择并实施焊接工艺的能力。

6).掌握普通焊接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7).具备选择检验部位、检验方法及分析和处理焊接缺陷的基本能力。

8).具备从事焊接设备及焊接材料营销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具备使用与维护的焊接设备能力。

10).具备焊接生产管理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六、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2.专业技能课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锻炼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焊接生产车间的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焊接生产工艺过程,以典型产品的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及所用设备;获取本专业较全面的生产实践知识,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分析生产现场中常见的工艺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

(二)、专业课程1.《焊工工艺学》与《焊接实训》课程内容:掌握焊工工艺理论、操作方法及相关测量技术;熟悉本工种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本工种新的焊接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状况;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具有分析、改进焊接操作工艺的能力;掌握本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巧,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要求。

培养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焊工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各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⑴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⑵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仰四个位置的焊接;⑶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⑷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等离子切割的焊接操作;⑸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⑹能选择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焊接工艺;⑺能对焊接接头外观检验和进行返修。

3.《钳工基本操作》课程内容: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钳工的应用范围,能正确使用钳工的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一般的操作方法,能按图纸加工简单的零件。

培养能力:使学生了解钳工的常用量具,常用工具,掌握钳工的基本知识,具备钳工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训,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工艺规程及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建议:⑴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⑵建议采用集中实践教学方式。

注意钳工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三)实训项目设置七、学时间安排依据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管理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完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案。

将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方案中。

对比原来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更加突出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从内容看,支持全面素质与发展能力培养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拓展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增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内涵向更深的纵向和更宽的横向拓展,突出系统化知识和技能的“高”层内涵。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周学时一般为30,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三年制高职没学年教育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约为2500-28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30学时计算。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陕西中北学院《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中级工)九、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我校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8人,高级职称4以上,双师型教师95%以上。

1.具备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培训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教学能力;2.具备焊接技术应用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3.熟练掌握常用焊接技术应用相关设备的使用;4.具备机械部分和电工钳工部分分析与实践能力,能独立承担1-2门专业课程;5.具有指导学生参加焊接技术应用类创新和技能大赛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我校现有1000平米的焊工实训室一个,学院在原有50多台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近百万元将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点焊、等离子切割、碳弧气刨、半自动火焰切割机、多功能焊机、焊条烘干箱等设备增添到80多台。

成样制作室、焊接检验室、焊接设备修理训练区等功能区齐全。

(三)、教学资源我校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生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认知、教学、生产、顶岗,在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三位一体师徒制教学方法及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将教学及生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参与编写的《焊工实用技术》、《电焊工工艺与操作技术》等实用教材,《焊接安全技术》已经达到市级精品课程标准,编制了《气焊与气割》、《CO2气体保护焊》等实训指导教材的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并做成特色教材投入使用。

依托校企合作成立的“教学生产中心”,与上海造船厂、龙工集团、陕汽集团、上海大众、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本专业长效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教学方法:⑴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实物、图片资料、动画、计算机仿真,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准确的物理概念,化解教学难点。

⑵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织集体备课。

⑷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环境,加大实践操作机会,并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在教材处理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适当处理,以够用为度。

(5)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市、省、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并考取职业资格。

教学方法与建议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示范和引导,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作为答疑者和引路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⑵以任务为引领,教、学、做实现一体化,枯燥的理论不再抽象,学生边干边学,在做中学、学中做,学起来更有趣,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

评价方式采用典型职业活动完成过程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操作标准与规范评价、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口试、项目作业等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等。

考试项目和考试方法确定后,应按照操作规范,仪器、设备、工具的使用情况,焊接加工后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工作安全等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教学评价(六)、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⑴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⑵教学业务管理,即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⑶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⑷教学监控管理,即通过教学监控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十、毕业要求毕业考试合格者、并考取焊接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

十一、附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