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西方管理理论概括为:五个代、十大派、三个维度、五大线索。
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1、时间2、背景3、重要代表人物4、代表理论5、重要实验、事件一、五个代: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4、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个人效率)、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和德国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侧重于社会效率)。
5、管理重点:任务指派+制度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第一分支):(一)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1、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1)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3)劳资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2、科学管理四条原则:(1)动作的科学研究,代替凭经验的方法,(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方法,(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按科学方法实施,(4)分清劳资双方各自的职责。
3、在作业管理方面,泰罗制定了四项管理办法:(1)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办法,(3)实行差别工资制度,(4)劳资双方精神革命——注意力不是关注分配,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大。
4、提出管理例外原则。
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对经营与管理作了区分:认为经营有六种活动,即(1)技术活动,(2)营业活动,(3)财务活动,(4)会计活动,(5)安全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
2、提出了管理五职能:(1)计划,就是预测未来,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体制、制度、人、财、物的整合。
(3)指挥,就是全面考虑,使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组织有效运转。
(4)协调,就是协调各部门和各个职工的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共同目标。
(5)控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3、提出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1、时间: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
4、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配实验)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年代末。
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焕然一新。
3、管理侧重点:组织目标+人。
4、主要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2)决策理论(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4)系统管理理论(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6)权变理论(7)战略管理理论第四代:企业文化理论(一)背景:日本的迅速崛起(二)直接原因:美日比较(三)管理重点:制度+文化1、美、日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管理方面。
2、美注重理性管理,日注重社会层面、文化层面。
3、美注重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日则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第五代管理(泛指90年代以后的西方管理理论)1、非理性管理2、知识管理3、全球竞争4、虚拟管理5、学习型组织6、流程再造7、创新管理二、十大派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过程学派、科学学派、权变学派、战略学派、文化学派1、古典学派。
管理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行为科学理论学派。
管理是通过他人使事情办成的一种方法和艺术。
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3、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管理思想,核心是把一定目的的群体关系或行为,都看成是一个人在意见、力量、愿望和思想等方面广泛协作的社会系统,以此为基点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问题。
4、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管理决策置身于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
5、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过程。
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项,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6、系统管理学派。
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侧重以系统理论的术语、方法分析和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及各项管理职能。
7、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主张管理不应是理性的推理或分析,而必须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在企业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或方法。
8、管理科学学派。
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9、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管理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
10、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认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环境要求管理主体必须高瞻远瞩,把握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胸有全局,把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本质联古典学派 行为学派 系统学派 决策学派经验学派过程学派科学学派权变学派战略学派文化学派一、理论管理学 管理哲学、管理思想史、管理原理等。
二、职能管理学 计划、组织、财政、金融、税收、教育、工商等系。
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剧烈的竞争和快速多变的环境的需要。
三、三个维度人、环境、目标三、三个维度人环境目标四、五大线索1、对人的认识的变化: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自我实现的人2、市场经济演变:(1)自由竞争—宏观调控(两只手理论)(2)卖方—买方(生产者中心—消费者中心)(3)投资需求为本—消费需求为本(4)国内市场—全球市场3、生产关系的变化:雇佣关系—契约关系—盟约关系(相关理论:要素分配、人力资本理论)4、竞争方式的变化:成本—质量—速度5、管理的变化:(1)观念:由内向外(2)管理主体:一把手—团队管理(3)组织机构:“金字塔”—扁平化(4)管理客体:物本—人本(5)市场:推销—营销一、简答题复习重点1、简述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P41)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而不是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仅仅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所谓“经济人”。
二)生产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三)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P79-P81)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它是对动机的激励。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它是对结果地激励。
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P93)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的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P110)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
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
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P265)6、什么是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P277)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
(P84)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
2)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
3)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P219)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
P257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凝聚作用。
(3)激励作用。
(4)教育作用。
(5)宣传作用。
(P369-P370)11、简述权变的含义:是指组织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最好的管理办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权宜应变。
(P293)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P521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
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把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成五个层次: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级,社会交往的需要;第四级,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P84-P86)14、简述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1)强调对组织(企业)的整体性的理解。
2)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
3)把企业看作由许多子系统所组成。
(P259)15、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
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P357二、辨析题复习重点1、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错)。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
P42、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错)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P365。
3、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