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书知识点总复习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书知识点总复习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书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海陆兼备的大国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读图认识我国陆上14个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

相望)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我国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行政区划

1.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简称和行政中心。

3.四至点所在省区:最东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海南省。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省区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

第二节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的1/5。(不包括港、澳、台人数)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一一云南腾冲一线。

第三节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1.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2.民族文化:傣族一一泼水节、蒙古族一那达慕大会。

民族分布特点

1.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主要分布地区:汉族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五个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特征)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1)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天山一一阴山、昆仑山一一秦岭、南岭。

(2)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

夷山、台湾山脉。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特征)

1.珠穆朗玛峰一一世界第一高峰。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一一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3.地势特征的影响:

(1)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农业生产。

(2)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长春所在的东北平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第二节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1.一月0T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一一漠河县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一一吐鲁番,人称“火洲”。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暖温带和亚热

带的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暖温带一一苹果和梨,亚热带一一柑橘,热带一一香蕉、椰子)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长春位于半湿润区。湿润区一一森林;半湿润区一一森林和草原;半干旱区一一草原;干旱区

一一沙漠和戈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

以外流河为主

1.向东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

等;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我国最大的外流河是长江;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水文特征:

(1)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

大的河流。(2)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口。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3.被称为“水能宝库” 和“ 黄金水道”。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水文特征:

(1)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我国第二长河。

(2)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桃花峪。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治理: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措施: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黄河

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第四节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 工业的血液”。

第二节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2.有利条件: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3.不利条件:人均占有量少;比例构成不合理,耕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一一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草地一一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

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时空分布:时间——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南丰北缺。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修水库。

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认识节水标志)。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地位: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4.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速度、运量)。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2.南北铁路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

3.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

4.主要的铁路干线起止点: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哈——京广线(哈尔滨——北京——

广州)、京九线(北京——香港九龙)、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5.主要的铁路枢纽:北京、上海、郑州等。

第二节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1.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我国东部地区(三大林区: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

人工林区)。

3.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耕地多为水田,该线以北耕地多为旱地。(南稻北麦)

4.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节工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

1.地位:与农业一样,工业也是基本的的物质生产部门。

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工业的分布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书知识点综合复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

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

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

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

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

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

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

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