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 南 理 工 大 学课程设计

河 南 理 工 大 学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控制测量课程设计学院、系: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工程2013-04学生姓名:张清兰指导教师:何荣成绩:2016年6 月19日目录一、作业目的及任务 (3)二、测区概况 (3)三、测量依据、原则 (5)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平面控制网的布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程控制网的布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加密控制网的布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上交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经费预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技术方案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为适应矿山设计、井建施工和矿山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满足大比例尺(1:500)地形测图和矿山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根据统一规划主网、分区分期进行加密控制布网原则,此次控制测量的任务在于:(1)建立新封矿区D级GPS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平面控制;(2)建立新封矿区三等水准网,作为矿区首级高程控制;(3)设计北旨村井田(面积为25km2)的加密控制方案;(4)提出北旨村井田1:1000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测设方案(不作详细设计)。

二、测区概况1. 作业区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测区南北临山,山势较为陡峭。

测区中部因长期受风蚀作用而形成风化层和黄土覆盖层,出现坡度不大的低山丘陵地带。

矿区南部有伏牛山横贯,山势不太陡峭。

矿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3°01′,,北纬34°20'。

处于高斯投影6°带第19带。

矿区西南边界的直角坐标X=3800公里和Y=19675公里:东北边界的直角坐标为X=3820公里和Y=19695公里。

矿区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测区最低高程为230米,北部山区高程达1500米,大部分地区平均高程为400米,颖河东西横贯矿区,但每年有半年以上时间枯涸。

矿区范围内70%为耕地,大部分为旱田。

本区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

登封市为一座1990年建制的县级市,座落在本测区内,其余地区村庄遍布,多数民族为汉族,少数为回族,近年来,群众觉悟得到提高,社会风尚不断改观。

(2)交通情况为适应城乡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正在兴修xx铁路支线,目前虽未通车但公路纵横,长途汽车直达郑州、洛阳、千顶山等地。

村与村之间尚有可通行汽车之大道,交通十分方便。

(3)气候情况矿区内全年平均雨量为950毫米,雨量集中于六、七、八三个月,全年平均气温为+15~C,七月份平均气温达32C,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C,地冻线深度约0.1米。

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

适宜于野外作业的时间为3-10月份。

每月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0工天。

2.已往完成的测量工作情况(1)1959年由国家测绘总局第x分局建立国家二等连续三角网,该二等网按照国家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布设。

经过平差计算其测角中误差为±1.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50000。

矿区内有二等三角点三个,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

目前,二等三角点的标石保存完好。

此次平差成果由河南省测绘局提供。

有关的三个二等三角点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坐标值列于下表。

(2)1990年由河南省测绘局建立国家二等水准网,于登封市西北公路交叉口东侧100米处埋设二等水准标石一座。

高程数据属于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值为396.5721米。

(3)1988年河南省测绘局曾航测该地区1:50000地形图。

(4)为地质勘探工作需要,河南省地质局测绘队曾在本地区测绘1:5000比例尺地形图。

但是,为此而布设的控制网中大部分控制点遭受破坏,只有少数点位可加以利用。

(5)为适应城镇建设工作需要,省内不同单位曾于不同时间在该地区一些城镇测绘了局部的l:1000比例尺地形图。

其中1998年施测的登封市地形图已被多个部门(城建、土地管理等)使用至今。

这些图纸资料均使用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

根据上述已经完成测量工作的情况,确定对原有成果的利用方案:1)测区内的三个国家二等点,精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标石保存完好,其坐标值可用作三等平面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2)国家二等水准点可用作矿区三等水准网的起始点。

3)l :50000比例尺地形图可作为此次图上设计和实地选点的依据。

三、测量依据、原则(1)《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8月1日实施:(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发布,1992年10月1日实施。

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1.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我国现行三种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

其中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参数选择合理、数值准确,是对全国天文大地网施行整体平差建立起来的、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一种坐标系统。

但是,考虑到本地区50年来的测绘历史和现状,为有利于已有测绘成果互为利用,此次矿区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时,建议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投影面和投影带引起的长度变形分析1954年北京坐标系选择的投影面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面,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是1982年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所确定的;而投影带则依然选用了高斯投影6°分带和3°分带的传统方法。

上述国家统一的投影面和投影带所引起的长度变形是否适合本矿区的需用,应该作进一步分析。

为此,根据已知的测区中心位置(L=113°01′,B=34°20′)按公式 B N l y c o s ""=ρ分别计算出测区中心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内的横坐标概值y(准确至3位有效数字即可)。

y= (6度带)y= (3度带)再由计算的y 值和测区平均高程(H m =400m)分别计算6°带和3°带的长度综合变形 :综合变形1(6度带)综合变形2(3度带)并以400001≤s δ为原则确定适宜的投影面或投影带。

当6°带或3°带所引起的长度变形超过上列容许值时,应选择以“抵偿面”作投影面的局部坐标系。

此时按2785y H =确定出抵偿面高程面,并画图示意之。

3.起始数据的确定抵偿面位置确定后,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大地点 (玉寨山二等三角点)作为测区的“原点”,保持它在3°带的国家统一坐标值(x 0,y 0)不变,而将其它国家大地点(伏牛山、嵩山岭)的已知坐标(x ,y )换算到局部坐标系中去:⎪⎪⎭⎪⎪⎬⎫-+=-+=R H y y y y R H x x x x 抵抵抵抵)()(00 伏牛山:计算伏牛山的坐标嵩山岭:计算嵩山岭的坐标经过上述处理后的三个国家大地点坐标作为布设新封矿区平面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此外,本测区已有一个国家二等水准点,其高程数值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可直接作为布设矿区高程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五、平面控制网的布测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法和布设原则平面控制网可以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卫星定位等多种方法布设。

综观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测区实际条件,应优先考虑选用GPS卫星定位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布设GPS定位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任务要求是建立三等平面控制网。

与其技术指标相适应的GPS定位网为D级网,不过为日后对控制网使用方便,相邻点距离最好不超过5km,平均取3km为宜。

(2)GPS卫星定位测得的是控制点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维坐标,为将它们转换成选用的局部坐标系统,必须使新布设的GPS网与已有控制网建立可靠的联系。

此时至少应该联测2个已有起始点。

为了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联测点数最好多于2个。

目前,测区内有3个国家大地点,且标石保存完好,其坐标值已用作矿区控制网起始数据。

因此,GPS卫星定位网必须联测这三个国家二等三角点。

(3)布网时还应考虑大约1/5的GPS点兼作矿区水准点,以便应用曲面拟合法拟合出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内插出其它GPS点的高程异常并确定它们的正常高。

(4)GPS点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基稳固,利于点位保存和便于常规方法联测或加密时应用。

2.图上设计与实地选点(1)根据上述注意事项,按《规程》中对点位要求,在l:50000地形图上由已知点开始,逐一选设点位。

并且由选设点位连成同步观测边(基线),进而拟定出同步网和异步网测量方案。

图上设计完成之后即应到实地落实点位,核实图上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根据实地落实的点位绘出GPS网选点图(1:100000)。

图上需画出测区范围、标明已知点位和新布设的点位的点名、以及由起始边和同步观测边构成的整体网形、水准路线、主要交通线、水系、城镇等。

该选点图应装订入设计说明书中。

点位选定后,按设计的埋石规格(图示)埋设中心标石。

(2)埋石软质地面上需埋设标石,埋设规格见下图。

位于道路上的点位应布设在路边位置,且高出地面1cm,沥青路面上可打入规格为长20cm,O2.0cm的钢钎作为标志,钢钎中心钻一直径为1.5cm的小孔作为标志中心;水泥路面上的点位应钻一深20cm,直径5cm的小孔,把测量标志用混凝土镶嵌进去,极困难地方可采用石刻标志,用钢凿凿一个边长为20cm×20cm的方框,中间凿一个小十字作为标志中心,导线点埋设后,均应在现场作较详细的点之记,并在点位附近明显且牢固的地物上用红漆做好标记,字体应规整美观,以便查找和利用。

埋设规格如图3.GPS卫星定位的数据采集(1)接收机的机型选择和检验:1)接收机的选择2)检验(2)准备工作(3)安置天线(4)数据采集注意事项:①基本技术要求②观测作业要求: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