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击钻桩基技术交底概论

冲击钻桩基技术交底概论

2.2.2护筒埋设:护筒采用15mm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40cm。护筒顶面比地面高30cm或高出地下水位和施工最高水位1.0~2.0m,护筒的埋设深度根据设计要求或桩径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埋深在2~4m。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50mm,竖直倾斜度不大于1%。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的移位和下沉,并及时纠正。
5)拆除导管的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已拆除的导管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6)为了保证桩顶砼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灌注不小于0.5m砼柱。
7)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少,超压力减少,而导管出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的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如出现混凝土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人工掏出部分沉淀物,使灌注顺利进行。
2.2.10破桩头:由人工配以风镐进行凿除,直至设计标高,保持钢筋的完整、桩顶的混凝土的密实平整。
2.2.11成桩检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做桩基检测。在检测合格后,复测桩顶标高后进行下一工序。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一级)
施工单位名称:福建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福建二公司黄延项目部
交底日期
2014年03月25日
施工技术 交底项目
桩基施工(冲击钻)
工程部位
标段内所有桥梁桩基
交底提要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交底对象
项目总工
打印3份(公司+项目总工+档案室)
一、适用范围:
府村川沟特大桥、府村川沟1#、2#大桥、磨子沟中桥、甘泉服务区B匝道桥冲击钻钻孔桩基施工。
2)施工人员应根据孔深合理配置导管,导管下口距离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25~40cm之间。
2.2.8二次清孔:
在一清合格后,因为下放钢筋笼和导管,与孔壁产生摩擦和孔内泥浆长时间的未循环,都会在孔底产生泥浆,此时需要进行二次清孔。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和皮笼,用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再从孔底沿着导管置换沉渣。二次清孔后要求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
2)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经成孔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应达到的标准: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否则需进行2次清孔。
清孔注意事项:
清孔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压力,避免坍孔。
清孔要认真对待,不得用加深孔深代替清孔。
二、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2.1.施工流程:测量放样——护筒埋设——钻机就位——钻孔——成孔检查及清孔——钢筋笼下放——下导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凿桩——检测并测桩顶标高
2.2.施工方法
2.2.1.放样:施工前先排水、修路、平整场地,土质松软时应予以换填,使施工机具能顺利进出,保证钻机在施工中的平稳。然后由测量人员准确放出各个桩基的中心位置,桩基的中心偏差不大于±1cm。采用木桩或短钢筋在桩位点附近设置护桩,护桩应妥善保护至终孔,以供随时检查钻机对中情况。
各类土层中的冲程和泥浆密度选用表
项次
项目
冲程(m)
泥浆密度(t/m3)
备注
1在护筒中及护筒刃脚下3m Nhomakorabea内0.9~1.1
1.1~1.3
土层不好时宜提高泥浆密度,必要时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块
2
粘土
1~2
清水
或稀泥浆,经常清理钻头上的泥块
3
砂土
1~2
1.3~1.5
抛粘土块,勤冲勤掏渣,防塌孔
4
砂卵石
2~3
1.3~1.5
加大冲击能量,勤掏渣
5
风化岩
1~4
1.2~1.4
如岩层表面不平或倾斜,应抛入20~30cm厚块石使之略平,然后低锤快击使其成一紧密平台,再进行正常冲击,同时加大冲击能量,勤掏渣
6
塌孔回填重成孔
1
1.3~1.5
反复冲击,加粘土块及片石
2.2.5成孔检查及清孔:
1)成孔检查:成孔检查一般包括孔的中心位置、倾斜度、孔深、孔径、护筒顶标高等。孔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0mm,倾斜度不超过1%桩长,且不大于500mm,孔深、孔径不小于设计值。
清孔后,泥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清孔完毕后,经自检合格后请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2.6钢筋笼加工及安装:
1)钢筋笼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利用运输车托运至现场,配合吊车进行钢筋笼的下放。
2)起吊时采用双吊点,吊点位置设在加强箍筋处。
3)钢筋笼吊装在清孔之前完成,以缩短清孔完毕到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时间。
4)吊入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避免碰撞孔壁,防止引起坍孔。
5)放至孔内设计标高后将骨架吊环挂在孔口,并临时与护筒口焊接牢固。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表2.2.6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主筋间距
±10
2
箍筋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长度
+50
2.2.7下导管:
1)导管采用内径30cm钢导管,中间节长宜为2.5m,底节长宜为4m,配1~2节0.5m~1.5m短管。使用前要进行水密性、承压和接头抗拉等实验。
2.2.3钻机就位:钻机的钻头中心对准桩中心。钻机定位准确后,由现场施工人员自检,现场技术人员复测,最后报请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钻机对中允许偏差为±5cm。钻机就位后要保持平稳和牢固,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和沉陷。
2.2.4冲孔:开始冲孔要放慢速度,等到有泥浆性能满足要求后可以正常钻进。钻孔要连续操作,不得中途停止。冲进过程中应注意地层变化,对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冲击速度和方法。冲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孔径和倾斜度。冲孔过程中随时注意取样,当冲钻深度达到5米(净桩长)后,每天捞取渣样,测量每班次冲进深度。如果地层地质情况变化和地质剖面图比较出入比较大,且影响钻进难度的,现场技术人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现场监理。
2.2.9水下混凝土灌注:
1)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经过成孔、清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否则应二次清孔。
2)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要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不合格的混凝土一律不能使用。
3)首批混凝土的数量通过计算必须保证导管的初次埋深≥2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6m。
4)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灌注。同时用测绳及时检查孔底混凝土的顶标高。做好记录,并控制好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