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一、绪论
1、P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P3《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者四本书的内容及特点。

2、P3~P5各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比如某个著名医家写了什么书,这本书的地位以及它所带来的价值。

3、P6~P1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以及掌握这两者的具体内容。

P10名词解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P17~P18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P21~2P24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P25~P26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的内容,了解阴阳格拒、阴阳格离。

以及哪些脏腑阳容易偏衰,哪些脏腑阴容易偏衰。

3、P28五行的特性,P29五行归类表,以及五行的关系,相生相克,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所胜所不胜关系,还有相生相侮关系,P35确定治则治法中的补母、泻子、滋水涵木、益火补母等等。

三、藏象
1、P39名词解释:藏象,P40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分别指什么,以及他们各自的生理特点。

2、P41~P57重点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生理联系。

P59~P66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课上提到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肺主治节,是对肺主要生理功能的总概括。

掌握水液代谢的过程。

尤其注重肝的那一部分,以及肝体阴而用阳的解释。

P54名词解释:天癸。

注意:肝脾不和的病理特点:痛胀泻,肝胃不和的病理特点:痛胀呕。

3、P67~P73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重点掌握水火既济和精血同源的解释。

四、精气血津液
1、P78名词解释:精、广义之精与生殖之精各指什么
2、P79掌握精的生成,以及与哪些脏腑有关,精的功能
3、P80~P81气的来源和生成,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掌握气的运动和功能,名词解释:气机和气化。

P83~P85掌握气的分类,各种气的生成分布以及各自的功能,重点掌握营卫的区别和联系,这张表格在老师的PPT中有。

4、P85~P86重点掌握血生成的过程以及血液化生与哪些脏腑有关、血运行与哪些脏腑有关、血的功能、血行通畅的三大条件。

5、P88~P90掌握津液两者的区别、津液生成和排泄的过程,以及生成与排泄与哪些脏腑有关、津液的功能。

6、P90~P92掌握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气与血的关系。

7、解释津液代谢异常的原因。

五、经络
1、名词解释:经络,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流注次序。

2、P113~P115掌握奇经八脉的命名、循行特点、生理功能。

P115~P121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

P123络脉的生理功能,理解经筋和皮部的含义。

P128经络的生理功能
六、病因
1、名词解释:病因、六气、六淫,理解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各指哪些
2、P154掌握六淫致病的特点,掌握P155~P159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3、P161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还要掌握怒则气上这些
4、掌握P165~P168痰饮是如何形成的,与哪些脏腑有关,以及他的致病特点。

淤血的形成因素、致病特点、致病的症状特征,与哪些脏腑有关,结石的形成因素和致病特点
七、病机
1、名词解释:病机
2、P179理解发病的基本原理P181~P183掌握发病的类型,名词解释:合病与并病
3、P184~P190掌握邪正盛衰和阴阳失调两部分内容,重点掌握“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4、P190理解精气血津液失常,重点掌握气的失常、气机失调与哪些脏腑有关
5、P197理解内生五邪
6、P200开始的脏腑病机结合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和功能,通过反推理解脏腑病机
7、P213开始了解疾病的传变,具体有表里传变、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最好了解他们的含义名词解释
八、防治原则
1、P228开始掌握名词解释:正治、反治、扶正、祛邪,以及正治和反治的内容
2、P231掌握扶正祛邪的临床应用、调整阴阳两部分的内容
3、P235理解三因制宜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