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25)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25)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暑期本人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

让我对核心素养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意义,具体包括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其次着重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主要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两方面阐述。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必须确立的三大基本理念,其中包括就教学方法而言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的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以及就教学主体而言的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那么何为教学?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组合,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改革前的教学基本以教师的单边活动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忽视了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

余文森教授指出,当前的教学改革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甚至是异化的现象。

他提出课堂应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新型的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余教授在书中指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托是学科。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知识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科活
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主要路径。

而不同学科间的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其个性又具有共性。

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

体育与健康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手段的身体练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在体能、技能等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要区别对待,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游戏法、竞赛法、图解法、分层法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及时地对课堂中的练习进行评价、反馈。

希望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运动技能由新手、生手慢慢向熟手、能手转变,慢慢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乃至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科老师去研究和实践。

教育总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从心出发,从实际行动出发,我们就能不断进步。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可发展性的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