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水文、气象及水库群情况介绍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水文、气象及水库群情况介绍
小得石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4500 4000
平均流量(m3 /s)
平均流量(m3 /s)
系列值 5年滑动平均 线性 (系列值)
屏山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y = -2.5106(x-1952)+ 449
系列值 5年滑动平均 线性 (系列值)
流域基本概况
上游流域自然地理情况
流域基本概况
上游流域自然地理变化影响分析
气候干暖化 地震等地质灾害 开发建设项目
• 长江源头区冰川萎缩 • 地下水下降、土地沙漠化 • 地形地貌的改变 • 河流含沙量、水质、地下水系统变化 • 破坏植被、地形,影响土壤环境 • 人为水土流失、破坏水资源系统循环 • 对气候因子的影响、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 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 人为因素 • 自然因素 • 影响流域下垫面
上游流域工农业 用水量增加
•2003~2009年期间,三峡水库上游流域用水量年均递增约1.7%、多年平 均总用水量398.94亿m³ ,假设1/4的水量消耗,就会减小径流约11m³ /s
水土保持和 退耕还林
•流域水资源量可能会增加,但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量可能会有所减小。
四、上游流域水库群基本情况
水库群基本情况
模式预估2011~2060年长江流域上游径流量变化 2050年以前,3种碳排放情景下流域平均年径流量总体呈现一定的下降特征,但在 2050年左右,A2、A1B情景下预估的年径流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B 情景径流深增加幅度最大,达到9.44%;B1情景下仅21世纪30年代地表水资源量 出现微弱的增加,其他年代均表现为减少。
名称
库容
蓄水
位
库容
容量
出力
万km2 龙盘 梨园 阿海 金安桥 龙开口 鲁地拉 观音岩 乌东德 白鹤滩 溪洛渡 向家坝 21.84 22 23.5 23.74 23.97 24.73 25.65 40.61 43.03 45.44 45.88
亿m³ 438.4 444 508 515.78 526.62 547.48 552.95 1147.8 1280.75 1413.13 1436.55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水文、气象及水库群情况介绍 金沙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总体工作方案汇报
三峡梯级调度通信中心 2012-6-13
汇报大纲
1 2
3
上游流域基本概况 上游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上游流域水文变化情况
4
上游流域水库群基本情况
一、上游流域基本概况
流域基本概况
上游流域自然地理情况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地理图
系列值 5年滑动平均 线性 (系列值)
2200
平均流量(m 3/s)
y = -1.9005(x-1952) + 1611
平均流量(m3 /s)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y = -14.319(x-1941) + 11461
1900 1600 1300 1000 700 1950 1960 1970 1980 年份 1990 2000 2010
6000 1940 1950 1960 1970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武隆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寸滩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主要研究成果
宜昌站径流变化
主要研究成果
宜昌站径流变化
(1)宜昌站以上长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宜昌站的年径流由各支流丰、 平、枯水年互为补充,使得宜昌站年径流量年际间变幅小,变差系数也小。 (2)20世纪90年代为近千年中气候最暖的年代,近10年仍处在一较长 的偏枯水期中,除金沙江流域外径流基本达到历史最枯,多数流域降水呈 下降趋势,是造成宜昌站径流减小的直接原因。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流域年均降水日数
流域年均降雨日数分布
上游流域1961~2009年年降水日数图
流域平均年降水日数变化范围为138.1~171.0天, 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9d/10a;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流域年平均暴雨日
多年均值:全流域多年平均暴雨日数2.44d 年际变化:上游流域年暴雨日数呈不显著 的下降趋势。四季暴雨日数的变化,春、秋 两季为下降趋势,夏季则相反,冬季没有出 现暴雨。
系列值
5年滑动平均
线性 (系列值)
2100 1900 1700 1500 1300 1100 1960 1970
y = 3.0549(x-1961) + 1558
y = 1.9699(x-1941) + 4498
1960
1970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1980 年份
1990
2000
201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940 1950 1960
y = -8.0714(x-1941) + 3042
1970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1950
1960
1970
1980 年份
1990
2000
2010
高场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富顺站年均流量线性趋势线过程图
主要研究成果
上游流域1971~2000年30年均降水量分布
川西暴雨区,以四川雅安、峨眉山为中心
大巴山暴雨区,以四川万源和巴中为中心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流域年降水量
上游流域
1100 1000 900 800 700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空间分布:多暴雨日带自川西盆地到川东。
流域年平均暴雨日空间分布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降水强度及平均气温
上游流域暴雨强度分布图
上游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极端降水事件
上游流域极端降水量事件呈增加趋势,发生站次最多均为1998年,七十 年代为各年代最低,近30年各年代平均值均高于常年平均值。 连续极端降水日数事件呈下降趋势,近十年平均值为各年代最低。
1980年以后日最大降水极端事件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未来50年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及对三峡入库流量的影响评估
30
径流量变化率(%)
A2
A1B
B1
20 10 0 -10 -20 -30 2011 2015 2019 2023 2027 2031 2035 2039 2043 2047 2051 2055 2059 年份
兴建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及防治 退根还林
三、上游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流域年降水量
1971~2000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11mm。 江源地区、金沙江上游年降水量小于400mm, 属于干旱带; 金沙江中游、泯沱江上游年降水量400~ 800mm,属于半湿润带; 流域其他地区年降水800mm以上,属于湿润 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 于川西盆地。
(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游流域用水总量逐年增长,近年来已
超过420亿m3。加上新建水利工程的蓄水,上游干支流年径流量呈现下降趋 势。宜昌站年径流在1968年后减小速度加剧,近几十年来宜昌站径流减小
趋势显著。
主要研究成果
宜昌站径流变化
主要研究成果
宜昌站径流变化
主要研究成果
径流变化规律原因分析
1294
1.26 5.64
1122.3 952 785 560 370
5.42 24.4 75 46.5 9.03
水库群基本情况
金沙江流域开发
900 800 700 7000
兴利库容 正常蓄水位对应库容 装机容量
5000 6000
600 500 400 300 2000 200 1000 100 0 0 4000
年雨量 常年值 线性 (年雨量) 5年滑动
y = -1.1886x + 939.88 R² = 0.0867
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 速率为11.9mm/10a; 20世纪60、70及80年代降水比气候
年雨量/mm
标准期平均值偏多,之后降水偏少,
近十年减少明显。
年份
上游流域1961~2009年降水量变化图
气候变化 影响
•90年代为降水偏少,近十年减少明显,90年代和近1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 分别减小约210m3/s、570 m3/s。 •1961~2009年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1.9mm/10a, 设径流系数为0.5,则流域年径流年均递增减小19m3/s。
水利水电
工程的兴建
•充蓄死库容:全流域310.867亿m3死库容,假如按近30年平分,折合减少 约33 m3/s •库面蒸发
三、上游流域水文变化情况
主要研究成果
上游流域主要干支流径流情况
主要研究成果
上游流域主要干支流径流情况
主要研究成果
上游流域主要干支流径流情况
2500 2300
平均流量(m 3/s)
平均流量(m3 /s)
7000
系列值 5年滑动平均 线性 (系列值)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1940 1950
流域降水变化特征
四季降水量
空间变化:上游流域四季降水量分布呈东多西少,各季主要降水集中在岷沱江南部、 乌江和干流下游。金沙江上游降水量少。
年际变化: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四季降水量变化特点各异,春季、秋季降水量呈减少
趋势,夏季、冬季呈增加趋势。除岷沱江、重庆-宜昌外各水系四季降水量变化状况基 本与流域变化相一致。 年内变化:降水四季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上游6~8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夏季由于气温升高,空气持水能力加大,强降水出现的机率增 加且强度增大,因此汛期降水量、平均暴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