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油工程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1、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称为( D )。
A、井侵B、溢流C、井涌D、井喷失控2、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转盘面( D )米以上的现象称为井喷。
A、0.5B、1C、1.5D、23、通常情况下,力求一口井保持( A )井控状态,同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井涌和井喷能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加以处理。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4、相邻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很容易引发井侵、井涌,甚至( D )。
A、井漏B、井眼缩径C、井斜D、井喷5、钻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容易造成井内液柱压力( B )地层孔隙压力。
A、高于B、低于C、减小D、增大6、井控工作包括井控设计、井控装置、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钻开油气层和井控作业、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的安全措施、井喷失控的处理、( A )和井控管理制度等方面。
A井控技术培训B、队伍管理C、成本控制D、井控检查7、钻井施工队伍应坚持干部( D )小时值班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对现场的技术支撑和井控管理。
A、8B、12C、16D、248、压力梯度是指( D )压力的增加值。
A、某一深度B、套管鞋深度C、单位井深D、单位垂直深度9、计算钻井液的静液压力时,井深数值必须依据( C )。
A、钻柱长度B、测量井深C、垂直井深D、设计井深10、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是指把( C )折算成钻井液密度。
A、地层破裂压力B、循环压力C、地层压力D、回压11、井深2800m,钻井液密度1.24g/cm3,下钻时存在一个1.76MPa 的激动压力作用于井底,计算井底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 A )g/cm3。
A、1.30B、1.24C、1.18D、0.06412、地层压力是确定钻井液( A )的依据。
A、密度B、粘度C、失水D、切力13、正常压力地层中随着井深的增加,地层压力梯度( B )。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14、上覆岩层压力是指某深度以上的( D )所形成的压力。
A、岩石的重力B、孔隙流体C、岩石骨架应力D、岩石基质和孔隙内流体的总重量15、当孔隙压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时,骨架应力( B )。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不确定16、地层破裂压力一般随着井深的增加而( C )。
A、不变B、减小C、增大D、不确定17、地层破裂压力是确定( D )的重要依据之一。
A、地层压力B、抽吸压力C、坍塌压力D、最大允许关井套管压力18、钻井过程中,配制合理的钻井液( A ),平衡地层坍塌压力,防止地层失稳。
A、密度B、粘度C、含砂D、失水19、地层坍塌压力指的是液柱压力由大向小到一定程度时井壁岩石发生剪切破坏造成井眼坍塌时的( C )。
A、地层压力B、基岩应力C、液柱压力D、地面压力20、地层漏失压力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 B )时的压力。
A、地层破裂B、钻井液漏失C、岩石变形D、地层坍塌21、对于正常压力的高渗透性砂岩,往往地层漏失压力比( C )小得多。
A、地层坍塌压力B、地层压力C、地层破裂压力D、实际允许最大关井套压22、大部分的压力损失发生在钻柱里和( A )。
A、水眼处B、地面管汇C、环空内D、出口处23、压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钻柱长度、钻井液密度和( A )、切力、排量及流通面积。
A、钻井液粘度B、钻井液含砂量C、泵的功率D、钻井液失水24、产生抽汲压力的工况是( A )。
A、起钻B、下钻C、钻进D、空井25、下钻产生的激动压力能导致井底压力( A )。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为零26、在钻井作业中,井底压力最小的工况是( B )。
A、钻进B、起钻C、下钻D、空井27、空井时井底压力等于( D )。
A、静液压力+激动压力B、静液压力+环空流动力阻力C、静液压力-抽吸压力D、静液压力28、油水井的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为( B )g/cm3。
A、0.01~0.05B、0.05~0.10C、0.10~0.15D、0.15~0.2029、气井的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为( C )g/cm3。
A、0.01~0.05B、0.05~0.10C、0.07~0.15D、0.15~0.2030、增大井底压差,机械钻速会( B )。
A、不变B、减小C、增大D、无规律变化31、钻井液对油气层的伤害,不能单纯以钻井液密度的高低来衡量,而应以( C )的大小和钻井液滤液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油气层匹配来确定。
A、地层压力B、静液压力C、压差D、井底压力32、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差( D )。
A、大于零B、等于零C、约等于零D、小于零33、对钻井来说,( B )检测关系到快速、安全、低成本的作业甚至钻井的成败。
A、地层温度B、地层压力C、地层倾角D、地层水密度34、只有掌握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 D )等参数,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钻井液密度,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井控设备。
A、岩石应力B、地层倾角C、环空流动阻力D、地层坍塌压力35、地层的( A )是引起异常高压最根本、最主要的机理。
A、压实作用B、构造运动C、粘土成岩作用D、密度差的作用36、( D )的作用是阻隔地层流体与外界连通,而保持高的压力状态。
A、生油层B、储油层C、运移D、圈闭层37、钻井前常根据地震资料利用( C )预测地层压力。
A、机械钻速法B、页岩密度法C、等效深度法D、dc指数法38、dc指数法只适用于( B )地层。
A、火成岩B、泥页岩C、基岩D、花岗39、地层破裂压力试验是为了确定( D )地层的破裂压力。
A、白云岩B、井底处C、石灰岩D、套管鞋处40、现场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可以采用分段试验的方式进行,即每钻进( A )m,就用钻进下部地层的钻井液循环试压一次。
A、100~200B、200~300C、300~400D、400~50041、含硫油气井应急撤离措施要遵循( A )的有关规定。
A、SY/T 5087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B、SY/T 6277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定C、SY/T 6137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的推荐作法D、SY/T 6616含硫油气井钻井井控装置配套、安装和使用规范42、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5月颁发的( A )中指出,井控设计是钻井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B、《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C、《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定》D、《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43、在可能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地区钻井,( B )设计应对其层位、埋藏深度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进行预测。
A、工程B、地质C、钻井液D、井身结构设计44、地质设计书中所提供的井位必须符合油气井井口距离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 B )的条件等。
A、50mB、75mC、150mD、300m45、在井身结构设计中,同一裸眼井段中原则上不应有两个以上( B )相差大的油气水层;A、温度B、压力梯度C、岩性D、可钻性46、工程设计书应根据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密度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 B )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
A、地层坍塌压力B、地层孔隙压力C、地层破裂压力D、关井压力47、在钻井施工中,( C )必须满足平衡地层压力的要求。
A、关井套管压力B、循环总压力C、钻井液密度D、地层流体密度48、按照地质设计,应提供一口井全井段预测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要求,必须建立本井全井段的( A )剖面。
A、地层压力B、地层岩性C、油层显示D、流体类型49、表层套管设计下深应满足井控安全,封固浅水层、疏松地层、砾石层的要求,且其坐入稳固岩层应不少于( C )米,固井水泥应自环空返至地面。
A、2B、5C、10D、155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井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当裸眼井段不同压力系统的压力梯度差值超过( B ),或采用膨胀管等工艺措施仍不能解除严重井漏时,应下技术套管封隔。
”A、0.1Mpa/100mB、0.3Mpa/100mC、0.5Mpa/100mD、1.0Mpa/100m51、油层套管的材质、强度、扣型、管串结构设计(包括钢级、壁厚以及扶正器等附件)应满足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生产的要求,水泥应返至技术套管内或油、气、水层以上( C )m。
A、100 B、200 C、300 D、50052、为了保证钻进和起下钻过程的安全,做到井壁稳定,既不压漏地层也不会引起溢流,必须控制钻井液的( A )和粘度。
A、密度B、失水C、静切力D、泥饼53、设计钻井液方案时,钻井液的( C )和粘度性能必须满足携带岩屑并且在循环停止时悬浮岩屑的需要。
A、密度B、失水C、静切力D、泥饼54、井控设计时,在选择井控设备前,需要对( B )和井眼尺寸、套管尺寸、套管钢级、井身结构等做详尽的了解。
A、地层破裂压力B、地层压力C、井底压力D、地层坍塌压力55、任何防喷装置组合的额定工作压力是由组合中额定工作压力( D )的部件所确定的。
A、最高B、较高C、中间值D、最低56、应急计划的演练,在有“三高”油气井的地区,建设方应组织进行企地联动的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年不少于( A )次。
A、1B、2C、3D、457、应急计划总的原则是必须( B )。
A、保证井的安全B、保证人员安全C、保证设备安全D、控制污染58、根据井控工作的要求:在井场有关部位设置“逃生路线”的标志,在井场( C )设置“紧急集合点”的标志,这些安全标志图案必须符合SY6355的要求。
A、下风口B、值班房C、上风口D、滑道59、液气分离器应安装在面对井架大门的井场( B )侧距井口11m~14m的地方。
A、左B、右C、前D、后60、钻井中造成溢流的根本原因是( B )。
A、井底压力大于地层压力B、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C、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D、井底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61、起钻时,从井内每起出( A )柱钻铤必须向井内灌一次钻井液。
A、1B、2C、3D、462、起钻时发生溢流的显示是:灌入井内的钻井液量( B )从井内起出钻具的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63、下钻时发生溢流的显示是:从井内返出的钻井液量( A )下入钻具的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64、发生溢流后要求及时关井的目的是( D )。
A、防止井塌B、防止卡钻C、防止井漏D、保持井内有尽可能多的液柱压力65、发生溢流后正确的做法是( A )。
A、迅速关井B、循环观察C、及时请示D、等待命令66、发生溢流硬关井时,容易产生( D )现象。
A、坍塌B、卡钻C、憋泵D、水击67、发生溢流采取软关井的优点是( C )。
A、容易产生水击现象B、关井时间比较长C、对井口冲击比较小D、关井时间比较短68、关井程序中,如未安装司钻控制台,由( B )通过远程控制台关防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