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总体概述二、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三、主要设备人员专业构成四、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五、工期安排及保证措施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七、资料管理措施八、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回访工作一、总体概述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市公安业务技术用房,位于XX市团结东路南侧、公安局东侧。
工程为地上6层,局部7层。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高为3.60m,二至四层为3.30 m,四层局部4.3 m,建筑高度20.65m,。
建筑物呈长方形,建筑面积为7920㎡。
本工程计划开工(竣工)日期:2011年11月15日至2012年11月15日,计划日历总工期为365天。
1.1.1 结构设计简况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Ⅱ类,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基础结构: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5,地基以卵石层为持力层,采用天然级配石进行回填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地基设计为丙级。
2、主体结构(1)外墙均采用250㎜(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内墙均采用200(100)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2)砼构件:框架柱、梁、板、楼梯和基础均为C30。
砼保护厚度梁为30㎜,柱为25㎜。
(3)钢筋采用HPB235和HRB335及HRB400。
1.1.2 建筑设计简况工程为地上六层,局部七层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二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屋面做法:(1)110厚岩棉复合板。
(2)20厚1:8水泥珍珠岩找平。
(3)4厚SBS聚酯胎卷材(细砂)覆面2、地面做法:(1)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砖。
(2)楼梯和大厅为花岗岩。
(3)其余地面做法:采用600X600铺地砖地面。
3、内墙面做法:(1)卫间内墙为面砖墙面。
(2)其它为水泥砂浆墙面,白色。
4、外墙面做法:50厚岩棉复合板保温,贴砖。
5、顶棚做法:为水泥砂浆顶棚,板底刷乳胶漆。
6、门窗门:内门填充夹板门、管道井为防火门。
窗:80塑钢窗。
7、室外工程:混凝土散水,水泥砂浆面层,宽900mm。
1.2、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1.2.1施工条件1、本工程施工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质均匀,无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现象,表土以下550cm达到设计持力层。
2、采用塔式起重机、井架、卷扬机、砼搅拌机、砂浆搅拌机、振动器、钢筋加工机械等。
3、采用光面竹胶板模板、钢管脚手架。
4、中、小型标准构件均由华亭地区构件加工厂生产供应。
中、小型非标准构件在现场预制生产。
华亭地区构件厂加工的构件,可沿城市道路运至现场,运距约5公里。
5、施工用水、电均由城市供水、供电网保证供应。
6、施工需要的地方性材料如砂石均由邻县崇信县铜城砂石场运至现场,运距约35公里,材料及运输工具需用量,均能按要求保证供应。
7、施工中各工程劳动力需用量,均能按需要由公司调配。
8、施工现场已三通一平。
9、除普工可招收部分临时工外,技术工种工人由公司抽调配齐。
1.2.2工程特点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按分部可分为:地基及基础分部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建筑屋面分部工程、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和建筑电气共六大分部,其中主体工程结构为关键,涉及到浇捣框架柱、浇捣框架梁、浇捣现板、砌砖墙及搭脚手架等工程,特别需要注意框架柱、梁及现板的浇筑,这为主导工程,也是技术关键问题。
1.3、施工总目标1.3.1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等级。
1.3.2 安全目标实现“四无”、“两控制”。
实现“四无”即:无人身伤亡事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火灾事故、无爆炸伤害事故。
实现“两控制”即:职工重伤频率控制在0.4‰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2.5‰以下。
1.3.3 工期目标安排365天完成本工程所包含的全部工作内容,满足合同约定中的工期要求。
1.3.4 文明及环保施工目标(1)严格执行环法有关规定,重视环境保护,不破坏可视范围内景观,不污染环境。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施工,做到工地整洁,卫生、创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二、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2.1、施工方案根据本工程特点,按照沉降缝将工程划分三个阶段、六个分部工程: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程序组织并进行交叉作业。
计划主体分两步申请主体验收,完成四层主体后,第一步验收1至3层主体,并组织抹灰工进场作业,进入装饰装修作业;待工程封顶后再申请验收4至6层主体,届时完成了1至3层抹灰,可进入4至6层抹灰。
2.1.1施工段的划分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与施工流水的需要除按自然结构层分层外,每层分为三个施工段,做到均衡而连续施工。
第一施工段:⑴~⑷轴;第二施工段:⑸~⑽轴;第三施工段:⑾~⒁轴。
2.1.2施工程序及施工顺序1、地基与基础工程本工程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施工作业时,为避免基坑暴晒过久和防止雨水冲刷及塌方,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其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基坑土方开挖→基坑钎探→基坑验收→现浇混凝土垫层→基础弹线→基础钢筋绑扎→柱子插筋固定→钢筋验收→支边模浇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基础梁的施工→基础结构验收→基础回填土及内外墙放线。
2、主体结构工程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柱、梁、板均现浇,围护外墙为250(200)㎜厚墙。
在同一层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板、楼梯采用的施工顺序为:放线→绑扎框架柱子钢筋→验筋→支柱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支梁、板、楼梯模板→扎梁、板、楼梯钢筋及验筋→浇筑梁、板、楼梯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至上一层结构循环施工(中间穿插进行围护墙砌筑)→结构封顶。
3、屋面工程层面施工顺序:清扫干净钢筋砼屋面板表面→110厚岩棉复合保温板→20厚1:8水泥珍珠岩层→刷基层处理剂一遍→4厚SBS聚酯胎卷材(细砂)覆面防水卷材。
4、装饰工程在主体工程完成四层后,申请验收1~3层合格后,组织抹灰班进场,工程即可进入装修阶段。
七层局部封顶后,二次申请4~6层主体。
本工程为六层,局部七层,采用双排钢管外脚手架,其施工流向:室外装饰自上而下,室内装饰自下水平向上。
施工顺序:先室内,后室外。
装修应结合楼面施工,采用立体交叉的方法施工,并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方式。
为确保工程质量,先施工样板间,对各项工程的质量要求明确化、样板化,强调选料严格,做到面平、角正、线直。
(1)楼地面(陶瓷地砖地面)施工顺序:弹划水平线→冲筋→刷素水泥浆→施工结合层→块料铺贴→灌缝→养护。
(2)内墙装修顺序:结构处理→弹线找方→做门窗口等的阳角护角、灰饼及冲筋→墙面抹灰→墙面刮腻子、刷乳胶漆→地面清理→插入楼地面施工→装门窗扇→油漆。
(3)天棚装饰:混凝土板底表面先用钢丝清刷,然后天棚抹灰,其它工序施工同内墙。
(4)外墙装饰:外墙采用贴砖,自上而下,其施工顺序为:基层处理→50㎜岩棉复合保温板→抹灰→墙面贴砖。
2.2施工技术措施2.2.1 施工测量放线1、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时,根据平面图,将柱基纵横轴线投测到地面上,并根据基础图,进行基础放线,标出基础挖土边线。
2、楼层施工为保证其垂直度,采用线锤来进行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主要步骤如下:首层结构完成后,借助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将控制轴线投到首层结构面上并采用经纬仪复核各轴线交点坐标,当确定各坐标准确无误后,布设线锤控制点。
线锤控制点布设的原则是既能够满足精度要求,平面上两点义能够通视,而且在立面上尽量避开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
当施工具体楼层的混凝土浇注完毕时,分别在首层线锤控制点上架设好线锤,将控制点传递到施工层,作好标记,然后在接受点上分别架设仪器,投出控制线,借助控制线分别量测出各条轴线。
放完线后要进行臼检并作好记录。
3、标高控制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引测出建筑物的土0.00,然后将基准标高标注在不易沉降的固定物体上,以此来控制建筑物的标高。
在引测水准点的过程中要进行闭合验算,最后平差。
当建筑物施工到二层以上部分时还应在建筑物四个大角作出+1.00m的基准标高。
楼层的标高控制,采用经检测过的50米钢尺,逐层向上传递,即用钢尺在底层+1.00m的起始标高线垂直向上量至施工层,并根此标高在施工层上测设出该楼层高 0.5m 的水平线。
为了保证标高传递的精度,防止误差的积累,各层的标高线应由同一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当高差超过一个整尺长时,则在该层用水准仪精确的测设第二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基准。
在每次施工平台浇注砼前,待平台上的大部分施工人员散去后(避免工人走动导致仪器的晃动),将自动安平水准仪架设在稳定的平台上,进行抄平工作,在柱的主筋上用红色油漆画出该楼层砼面高0.5m的水平控制点,以此作为浇注过程中砼面标高控制的依据。
2.2.2 沉降观测由于沉降观测是周期性较长的测量项目,所以各项工作都应本着长期性和耐久性的原原则进行。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和观测点是判定建筑物沉降变化的依据,设置应满足牢固和长久保存的需要,以便日后跟踪观测。
本工程利用场地附近的城市水准点引测本工程沉降观测水准点。
2.2.3 脚手架工程本工程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2.3.1搭设要求(1)外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将凹填土严格分层夯实,沿建筑物外围浇捣2m 宽、100mm厚的C10素砼垫层,在脚手架外侧挖抡一浅排水沟排除雨水。
立杆底部应加设长2m、宽200mm、厚50mm的木垫板,木垫板垂直于墙面放置。
(2)立杆横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4m。
立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错开距离≥50cm,立杆接头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l/3。
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l/300,且不大于50mm。
(3)大横杆步距为1.5m,大横杆的接长采用对接,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相距≥500mm,大横杆接头与相邻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面脚手架长度的l/250,且不大于50mm。
(4)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
在相邻立杆之间根据需要加设1根。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贴近立杆的小横杆。
(5)剪刀撑在每个角面必须设两组,间距为12~15m,呈450~600交叉搭设。
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保证相邻扣结点之间杆段的长细比≤60。
(6)连墙件按三步三跨设置,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7)水平斜拉杆设置在有连墙杆的步架平面内,以加强脚手架的横向刚度。
(8)护栏和挡脚板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设两道护栏和挡脚板。
上栏杆高度≥1.2m,且栏杆间净空高度≤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