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课反思
篇一:幼儿文明礼貌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与措施
幼儿文明礼貌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与措施
摘要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并能发自内心的去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父母等与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应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
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关键词文明礼貌;教育;反思;教师;幼儿
有位哲人说过: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
也有人说: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仿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请看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有一次,浩浩拿圈当方向盘开汽车,由于跑得快把波波给撞倒了,波波从地上爬起来,眼里含着泪,气冲冲地说:“我要……”还没等波波说出“告诉老师去”,浩浩就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挡了我的路? ”波波涨红着小脸,撅着嘴巴冲了过去,一掌把浩浩推倒在地上,小朋友们都嚷了起来:“波波打人了”。
反思: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是家庭里的小皇帝,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试想一个缺乏文明礼貌教育,不懂得如何交往、和平共处的人在现代社会里会被人
们所接受和欢迎吗?
镜头二: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来了一位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看了看,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
此时本班老师马上提醒小朋友:“老师来了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的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有的小朋友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意义?
镜头三: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五角星。
”
篇二:中班礼仪教育教学反思
眼睛眨眼,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平静下来,所有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开始进入正确的轨道。
一直以来,我们专注于礼仪教育。
但礼仪课程给我的印象一直无聊,无聊,因为每次仪式课程读取不变的礼节三个字符和歌曲,解释三个字符经典,或一点创新添加一些小故事...直到后来,我们改变了礼仪教育的原则,也就是礼仪教育一整天生活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通常经常指导孩子说请,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在早上当你说早上好,从花园当老师再见和一些常用的简单礼貌的期限。
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教育,我认为我的阶级孩子有一定的仪式基础和进步。
可以主动与长者,老师,同学或陌生人问候,在日常生活中请用,谢谢你和其他基本的礼貌语言。
这个学期,我们也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礼貌,文明,爱心老师,爱他们的家庭,爱学生,学会分享,如何对待别人等细微品格。
因为,良好的仪式行为而文明
和礼貌的教育,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在礼仪教育中,只有花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以他们的口才教孩子如何说文明,礼貌,自己主动在孩子面前和别人说你好,你好,谢谢,再见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将自然修道院。
在其他方面,自然是一样的,我们做成人应该做的孩子的例子。
因此,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与父母的沟通,孩子形成良好的仪式行为不再是一个问题。
篇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小结
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小结
礼仪的学习能让孩子们变得有礼貌、懂规矩,成为一个讲文明的社会人。
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及敬老爱老两个活动,让过去的口头的灌输式教育变成了系统的行为训练。
我们安排了“拉手”活动的对应班以后,孩子们把爱护小弟弟妹妹变成了自己喜欢做和愿意做的
一种责任。
但是“敬老爱老”活动的开展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原因是在幼儿园教育的部分我们都做得不错,一旦让幼儿回家要完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的家庭作业,效果就不理想了。
一方面家长重视配合不够,
另一方面,老师检查督促不够,就其根本,还是老师对家长的教育要求不到位。
所以,活动的延续还是最重要的。
十月礼仪小标兵的评选已经是第二次了,但对照标准,仍有很多做得不到的。
经过总结,我们认为,还是老师没有坚持要求。
所有的礼仪行为,实际就是我们日常常规的要求,也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培养。
从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教育原则看,一致性、一贯性的常规培养是硬道理,是不容简化的,常规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行为,而不是上一节课或开展一次活动就能达到要求的,这一点老师们都有了共识,也为今后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之后,大家更进一步懂得了抓反复、反复抓;坚持
一致性、一贯性要求的真谛。
总之,礼仪教育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建议:1、让教师学习家长必读里面的内容,锦囊妙计、礼仪须知、感悟礼仪和亲子课堂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和魅力!做家长的导师,这样才能在家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2、慢慢引导家长学习家长必读或者观看家长讲座光碟,根据家长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考核考试。
3、以班级为单位让各班老师组织小型的家长会。
目的:促进家长学习,促进家园共育,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做孩子的榜样!
开展礼仪教育三阶段:1、教师改变,形象行为言谈开始改变,由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到一步一步养成习惯;
2、孩子改变,从礼貌用语开始改变,第一个月让每个孩子学会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家长看到老师和孩子的改变会非常认可支持赞赏幼儿园的工作成绩;
3、家园共育,让家长引起重视,学习礼仪
感受礼仪改变自己配合老师影响带动孩子,不拉孩子幼儿园的后腿。
最终实现家园共育,做孩子一生的榜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全面的品格人格性格,为孩子未来辉煌人生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