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圆》说课稿
车丽莉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生活常见的“圆”作为切入点,利用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作为材料,制作出一个圆、两个圆等相关的物体。
通过欣赏,使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
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引导幼儿认识由圆组成的各种物体。
从而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表现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感受到劳动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学任务的安排因此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自主性。
教学理念:
一、以劳动教育为核心,注重动手培养幼儿的劳动实践能力。
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是一种造型新颖,活泼,简便的手工劳动制作形式。
在用纸制作形象中,充满了情趣和创造。
数张各色大小的卡纸,一瓶胶水,一盒彩笔,运用画、折、粘等几种技法即可制成拖鞋的造型。
这对于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对于手的肌肉协调力、灵活性的培养,实际劳动能力的提高及耐心,细致良好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创造才能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以自主探究为重点,创设情景,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力。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演示有圆变成的各种物体引入课题,利用欣赏感知引发学习兴趣。
增强幼儿渴求新知的愿望,领会掌握制作的方法、步骤,并进行实践,实践中鼓励幼儿大胆制作,敢于创新。
当幼儿把完成的作品拿到讲台前,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行自评、互评,并给予积极的肯定、表扬、鼓励,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物体是哪些,能选用不同的圆制作出各种圆形的图案。
2、在活动中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使幼儿体会到动手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由圆变成各种物体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教学难点:能用手绘及粘贴的手法装饰物体。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各色大小的圆形卡纸一张白纸双面胶和胶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引起兴趣
教师:老师先问问小朋友什么是圆圆的东西?如:圆圆的皮球,圆圆的镜子,圆圆的饼干,那下面我们就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让老师变给我们小朋友看好吗?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表演变圆的魔术
(设计意图: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从而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
二、欣赏与感知
导语: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吗? 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
老师引导最后得出(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环节开始设下疑问,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动机,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究、思考。
最后问题的解决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讨论:小鸡怎样制作,你认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幼儿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方法
(1)胶水粘合(2)用笔装饰
3、教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幼儿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教师真正把幼儿摆到了主体地位,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幼儿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摈弃了将方法结论灌输给幼儿的做法,考虑到了幼儿主动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自己合作、探究、感悟,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使幼儿很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
)
四、自主学习:
1、布置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圆变小鸡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动手用自己手中的各种圆来制作不同的物体,看看哪一位小朋友做的最好看。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注意劳动安全
②讲究室内卫生
3、幼儿动手制作。
(播放轻音乐)
五、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
觉得自己的小朋友把你做的作品拿到讲台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得到别人的赞许,这是儿童的心理需要,教师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及努力方向,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让幼儿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变圆的魔术,老师希望小朋友给爸爸,妈妈表演一下好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诵一首儿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劳动课。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上的还是很有新意的,具体说,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点是题材新颖,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圆,利用各种颜色大小的圆,这使生活与劳动紧紧的联在一起,从中可以深深地挖掘出许多艺术内涵,可以以小见大。
第二点,教学构思完整连贯,美术活动“奇妙的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节活动课。
而且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大胆想象、好动手操作特点。
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活动,用脑去想象、理解、创造,为他们提供了美的体验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第三点,多媒体电脑教学的合理应用及劳动教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有视觉冲击力。
第四点,课前准备过程做得比较充分,课
件的制作,材料的积累与制作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都是课前准备,这一准备过程做得比较充分。
第五点,教师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幼儿的主导性与教学的辅助性结合得很好,在教学中所设立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为了启发幼儿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第六点,就劳动课而言,体现了实践性、操作性,关注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几乎全班每个幼儿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每个幼儿都做得与众不同,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构思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