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热护理

高热护理

高热
1
2 3 4
发热基本知识 高热的护理 高热惊厥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提问
Company Logo
基本知识
发热概述
发热,又称发烧,是指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 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 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发热程度判断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 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 响。因此判断是否发热,最好和自己平时 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寒战 → 紧张、不安、害怕 心里反应→ 允许家属陪同、耐 心解释等精神安慰
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舒适
• 休息:高热期绝对卧床,以利减少能量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定时开窗通风。 •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 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排除。 • 口腔护理: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出现口腔感 染,应晨起、饮食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发热程度判断
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
–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
– 低热型(37.5℃~38℃) – 中热型(38.1℃~39℃) – 高热型(39.1℃~40℃) – 超高热型(>41℃) 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 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
热型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 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 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
• 皮肤护理:退热期,出汗多,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改变体位,防止 褥疮发生。
• 必要时吸氧:高热期呼吸心率加快,易缺氧给予氧气吸入。
高热的急救处理
• (一)急救处理
1、 退热措施(1 )物理降温:局部(冰袋、冰囊、冰帽、冷毛巾、) 和全身冷疗(温水、酒精擦浴、电冰毯) • (2)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百服宁、速克痛等。 (3) 辨证应用口服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藿香正气 胶囊等;清开灵口服液;严重高热伴有烦躁、谵语者可用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散。 (4)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每日3~4次。 (5)肌肉注射安痛定:2ml,每日2次。 (6)静脉注射醒脑静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 清开灵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7) 静脉注射来比林0.9g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8) 消炎痛栓剂:25~50mg,纳肛,每日1~2次。 应用解热镇痛药应密切注意其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支持疗法 保障充足的液体、热量、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3、针对断
• 1、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衣原体,霉菌性,其他致病微生物。 2、 非感染性发热 风湿类疾病,内分泌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
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2淋巴比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 3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提供做相应检查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 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 以下,再反复发作。
弛张热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 平以上
热型
波状热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 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 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回归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 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
患儿发生惊厥
通知医生、高年资护士 及其他在班护士 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备好安定 (1支10mg+10%GS至20ml)
抱入抢救室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遵医嘱实施各抢救措施,观 察生命体征
止惊后护送至住院部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预防外伤 改善组织缺氧 止惊(药物止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退热(药物降温比物理降温法起效慢) 加强基础护理 注: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注意脱水, 利尿、降低颅内压。
持久性高热并发症
心、脑、肝、肾的功能有损害 脑水肿(脑病后遗症)、高热惊厥(脑细胞 损害) 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 肺炎、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休克
高热病人的护理
(1)卧床休息,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作好 记录。 (2)诊断未明确前,不能过多使用退热药。 (3)体温在39.5C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用酒精或温水擦浴,高 热无汗或有表证者不宜冷敷。另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4)高热患者宜半流饮食,并劝病员多饮水,成人每日至少3000ml。 (5)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体温,注意病情变 化。 (6)要注意高热病人口腔卫生、皮肤卫生,预防褥疮,大量出汗者要 及时更换衣物,避直接吹风,避免受凉。 (7)对高热出现谵妄、神智不清者应用床栏,防止坠床发生。
请各位老师指导、 补充!~
发 热 的 热 型 与 疾 病
稽留热 弛张热 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败血症、风湿热、脓毒血症、肝脓肿、 严重肺结核等 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布鲁菌病
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 流感、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米 巴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常见伴随症状 咽喉痛、咳嗽、咳痰 寒战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出血现象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高 热 持续期
退热期
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 休克 现象。关注出入量平衡
护理措施
1
加强心理护理 2
皮肤潮红、 呼吸 心率加快、头痛、 头晕、食欲不振 →身心不适→ 合理处理病人需求
3
皮肤潮湿、大量出 汗→满足病人舒适 的心里,树立信心
T面色苍白、畏寒、
护理措施
加强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伴随症状 发热三期
生命体征 按要求测量体温 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 小时测体温一次,39度 以下每日测4次。
护理措施
体 温 上升期
发热三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保暖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 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 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安全护理 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