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word资料.doc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word资料.doc

(1)按航行的范围划分
远洋航线:指跨越大洋的运输航线,如中国沿海港口至欧洲或美洲的航线。
近洋航线:是指本国各港口至邻近国家港口的海上运输航线,如中国沿海港口至日本、东南亚各港口的航线。
沿海航线:是指本国沿海各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航线。
(2)按货运量多少划分
干线:是指货运量大而集中的主要航线,如欧洲、地中海、北美航线就为国际上的海运干线。
重要的出海通道: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朝鲜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卡里马塔海峡
2.具有发展海运的区位优势
适中的地理位置,同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联系均十分便捷,气候条件好(不冻),四季皆可通航。可
达性好,特别是长江口以南的海港,均位于东北亚至西亚、非洲和欧洲的主航道附近;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众多;处于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带
(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国际范围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反映国际
贸易规模的指标有国际贸易值和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商品(货物) 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3)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相对优势由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
4)外包成为价值链国际分工的典型标志
5)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使国际分工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三)国家经济类型与产业结构特点
1.产业结构是国际经济差异的质的表达,是国际贸易的体现者
2.产业结构特征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类型
1)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国家经济类型
港口地域群体由中心枢纽港、分流港、专业港和地区港组成。
东北沿海港口群:以大连港为中心枢纽,(还包括营口、丹东、锦州等港口)
华北沿海港口群:以天津港为中心枢纽,(包括秦皇岛、沧州港、唐山港等)
黄淮沿海港口群:以青岛港为中心枢纽,(包括烟台、连云港、日照、威海、龙口等)
华东沿海港口群: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宁波、南通、张家港和舟山港等)
支线:又称补给线,是指小港与大港之间的集散航线。
4.货物:是对所承运的各种物资、物品的通称。
5.船、港、线、货的关系
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船是海运的运输工具和货物载体,线、港是海运的运输通道和节点,货是海运的运输对象。港口的吞吐货物构成,反映了其腹地的经济、贸易特点。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货物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国际分工和对国际贸易的需求。
(五)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拥有量低
(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规模,支撑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运输条件正在完善
1.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规模,能力进一步增强
2.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是指综合交通网上在跨地区客货流集中的方向上,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的承担区域间大量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这些综合运输大通道构成了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也是国家的运输大动脉。
二、世界海运地理的研究内容
(一)海运的四大构成要素――船、港、线、货,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1.船舶
1)船舶的概念
船舶是水上运输工具。是货物载体。
集装箱船、原油船、干散货船(主要为矿石船、煤船)并称为世界三大运输主船型。
2)其它相关概念:
船籍:船舶的国籍。
船旗:商船在航行中悬挂其所属国的国旗。
方便旗船:是指在外国登记、悬挂外国国旗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
一、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旅程,海运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为什么说开启?为什么说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要素 —— 金融资本的全球运作、贸易的全球自由化、生产组织的全球性以及全球范围资源市场化的合理配置 —— 其中有三个主要靠海运来实现。可见,日新月异的现代海运,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同时,全球化也埋下了区域集团化的种子。
3.季风气候十分强盛,气候类型多
4.领土的大部分地处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和温带所占的面积特别大,且没有回归线荒漠的产生
5.上述条件决定,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区发达
(二)辽阔的海陆国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自然环境结构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基础
(四)众多的人口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优越性
(1)地理位置适中,运距短(2)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3)通达范围广(4)东端桥头堡多
4.海运发展态势
(二)主要航线
1.中国的远洋航线:东行航线
西行航线
南行航线
北行航线
(见书33—34)
2.集装箱航线7条(见书34)
⑴中国/
美西航线⑵中国/
南非、南美东线
⑶中国/西北欧航线
⑷中国/地中海、美东航线
八、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第一节东亚概述
一、基本概况:典型季风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多火山、地震,易受台风侵袭
二、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见书本P19)
三、国际分工以“雁形模式 ”的垂直分工为主
技术水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
产业间分工:中国大陆:初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港口分类:
港口腹地:即港口的吸引范围,是港口的客货集散所及地区。分单纯腹地和重叠腹地。
港口吞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吨数或TEU表示。
TEU,是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标准箱(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英尺的集装箱为
标准)。
2.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3.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形成的机理为什么形成国际分工、国际贸易?
4.当代国际分工是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特点如下:
1)国际分工是一种要素分工
生产要素分类:高级要素:资本、技术、人力资本;一般的低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
2)跨国公司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主体
第3页共17页
3.中国交通运输体系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二、海运经济地理的基本特征
(一)海运经济比较发达
1.世界海运大国
2.海运完成90%以上的外贸运输,海运服务贸易占运输服务贸易额的70%,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球的海运服
务网络
3.河海联运网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海铁联运格局形成
国际铁路大陆桥运输:是指以洲际大陆上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实现海铁联运的一种运输方式。属于国际多式联运的范畴。
第1页共17页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需要熟练掌握七张地图: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地中海以及东南亚注意点:任何一张图上出现香港、上海、新加坡、鹿特丹都必须掌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运的意义及特点
海运是海上运输(marine transport)的简称。它是利用海上航道、以船舶为运输工具、以港口为基地、以海洋为活动舞台,实现货物和人位移的运输方式。
本和技术优势
(四)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是影响参与国际分工便捷程度的重要因素
2.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世界范围的大宗物资的流向和流量
3.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4.既有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影响要素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
5.资金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
6.国家的地域规模,影响国家经济的空间结构、部门结构和外贸依存度
(3)港口的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
3.航线
航线,常指按一定的船舶运行组织方法,联系各港口的客货运输线。
航道,是在江河、湖泊、海湾等水域内,供船舶及排筏等安全航行的通道。
具体的海运航线,是由组成航线所必需的海域、海峡、运河、港口等来表示的。
班轮运输“四定 ”:固定港口 固定航线 固定船期 固定班次海洋运输航线的分类
第5页共17页
(单纯腹地)和混合腹地(重叠腹地)。
(1)单纯腹地,是一个港口独有的腹地,区域内所有的水运货物都需经由该港口;
(2)混合腹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港口所共同拥有的腹地,是几个港口吸引范围互相重叠的部分。
在同一港口空间组合中的所有港口称“港口地域组合群 ”(港口群)。
港口地域组合群所处区域为“港口组合区 ”。
2.港口
第2页共17页
港口: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一定的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往来停靠、办理客货运输或其他
专门业务的场所。由陆域和水域两大部分组成。
码头:用于船舶靠泊作业、供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的水工建筑物。
泊位:每艘船的靠泊码头长度为一个泊位。数个泊位可构成一座码头。
港口的作用: 港口不仅是服务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且也是在全球范围内调动、配置资源的枢纽。
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货物运输方式。
班轮运输:是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组织形式。班轮运输是指固定的船舶在固定的港口之间
(形成固定的航线)按公布的船期表和运费率进行的规则运输。其中固定的港口有始发港、中途挂靠港和目的港,始发港与目的港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航线。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国际间利用两种以上运输工具进行的货物联运。
五、海运的特点
1.通过能力强。2.运载量大。3.运费低。4.对货物适应性强。
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速度慢。6.涉外性。
海运主要承担大宗、笨重、远程、时间性不强的货物运输。
第二节世界海运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世界海运地理的研究对象
世界海运地理,作为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海运经济事象的区域分异、组合规律的科学。它是部门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港口通过能力, 亦称 “港口吞吐能力 ”。一定时期内港口能为航运货物进行装卸的最大数量,即最大吞吐量。
货运量: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