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综述

五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综述

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1、祖国有多大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

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

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师总结。

2、首都北京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通过学生讲故事、读颂歌、谈感想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情感,使之向往北京美好的未来,愿为北京奥运添光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大量北京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关于北京的资料收集和调查。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说一说。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片断。

师: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城市,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北京。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北京吗?活动二:规一规师:把你知道的或刚才看到的能否规一规类?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名小吃交流填写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讲故事、读颂歌、谈感想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情感,使之向往北京美好的未来,愿为北京奥运添光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填一填观看升旗仪式。

(课件)你有什么感受?完成41页的填空,并交流。

活动二:看一看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你知道这首歌中唱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放课件)师:北京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传统文化也极具城市特点,这样一个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再向使人招手!具体地理位置在哪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应该了解!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作介绍)出示北京的介绍,学生阅读。

出示北京行政图。

活动三:写一写写导游词或我心中的北京。

交流小结(略)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3、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人多地狭1、地理位置及其意义投影:中国政区图提问:①观察“中国政区图”和课本P15“香港和澳门图”简要说明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②想一想香港和澳门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③香港和澳门以中国内地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讨论:学生分两大组讨论,一大组学生讨论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问题,另一大组学生讨论有关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略)师生共同小结:(略)板书:人多地狭2、组成、面积和人口提问:请根据课本P15课文内容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组成、面积和人口。

阅读:课本P28课文及阅读材料“香港和澳门的‘身世’”板书:3、港澳历史与“一国两制”思考:①从港澳的历史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的原因;②为什么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板书:1、香港和澳门的产业构成播放:香港有关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简介的录像讨论:香港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等产业?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略)二、师生共同小结:(略)讲述: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

板书: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4、宝岛台湾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

(生自由交流)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读题)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19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

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

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

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

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1、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指导学生看书19页)2、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二、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

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5、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4、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分配: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1、导入主题:(播放歌曲《黄河颂》)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歌唱哪一条河的呢?对了,是黄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