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藻类形体特征及图谱一、基本介绍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
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并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
这点与苔藓植物相同。
在中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
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
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各分类系统对它的分门也不尽一致,一般分为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
二、常见藻类介绍及图谱2.1 蓝藻门蓝藻门是一门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原核生物。
也有人把蓝藻划为生物的一界-蓝菌界。
单细胞个体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细胞列)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
具核质,无核膜;色质区主要由类囊体及其有关结构,藻胆体和糖原颗粒等所组成,具叶绿素a、藻胆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但无叶绿体膜,不形成叶绿体;具细胞壁。
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蓝藻有极大的适应性,分布很广。
(1)微囊藻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个蓝菌的属,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藻华的铜绿微囊藻,其毒素会导致肝脏、胆囊病变。
微囊藻的特征是小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
细胞常聚集成大至肉眼可见的群落,本为圆形,但随细胞数增多会逐渐出现孔洞并变不规则。
其原生质体的颜色为浅蓝绿色,但充满气体的囊泡常会呈暗色,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来鉴别微囊藻的特征之一。
(2)色球藻色球藻藻体多数为2、4、6或更多一些细胞组成的群体,少数为单细胞。
单细胞时细胞球形,群体中的细胞为半球形或四分之一圆形。
细胞均具明显胶被,群体者既具群体胶被,其内的细胞也各具胶被,有的种类胶被还明显分层。
细胞仅具原核。
细胞蓝绿色、淡蓝绿色或灰色或黄色等。
色球藻为淡水常见种类,常见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或潮湿的土壤和花盆壁上。
(3)螺旋藻螺旋藻,亦称“节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
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
无异形胞和后壁孢子。
约38种,多数生长在碱性盐湖。
目前国内外均有大规模人工培育,主要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印度螺旋藻三种。
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
在自然水域,其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4)颤藻颤藻属于颤藻科,最原始的绿色植物之一,是丝状的蓝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表面有黏液鞘,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见细薄的丝状构造,藻体内分泌的胶状物质把丝质在水作媒体的作用下推动,在水面作有韵律的颤动,故名颤藻。
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蓝藻菌,其生命力极强。
颤藻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到。
颤藻细胞直径比细菌大,甚至可以达到70μm。
(5)念珠藻念珠藻目,蓝藻门的1目。
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单一或多数藻丝在公共的胶质被中。
藻丝单列,细胞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腰鼓形等。
本目蓝藻有的可作食用,如发菜、葛仙米、螺旋藻等;有许多能固氮,可作为生物肥源,如鱼腥藻,单歧藻等。
有一些种类是引起水体水华的主要种类,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2.2 绿藻门绿藻门是绿藻中的一门,包含有约8000个物种,大部份都是水生光合真核生物。
和陆生植物一样,绿藻也含有叶绿素a和b,且将能源转化为淀粉存在其色素体内。
此门包含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物种。
大部份物种生活在淡水里,其他许多物种则居住在海水中,另外还有一些物种适应了许多的环境,如雪藻居住在夏天的高山雪原中。
其他还有依附在岩石或树木上头的。
一些地衣和真菌与绿藻有共生关系,绿藻门中的藻类也会和原生动物、海绵及刺胞动物等形成共生关系。
有些会有鞭毛而利于移动,有些会行同配生殖或异配生殖等有性生殖。
(1)小球藻小球藻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的一属。
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基因始终没有变化,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本属藻类分布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尤为常见。
小球藻是多污带和甲型中污带的指示种。
(2)刚毛藻刚毛藻为绿藻纲,刚毛藻科。
一年或多年生,藻体为多细胞分支或不分支丝状体。
分支为互生、对生型。
细胞长筒形,幼体为一个网状叶绿体,成体为多个颗粒状,淀粉核多个,细胞核多个。
细胞壁厚,具纹层,最外层为几丁质。
顶端生长或间生长,或兼有两者。
可无性生殖或产生游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接合,生活史为同型世代交替。
约160种,广布于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
中国黄海、渤海习见种。
高pH水体指标植物。
(3)新月藻新月藻属,双星藻目鼓藻科的1属。
植物体为单细胞,绝大多数种类呈新月形,弯曲,少数平直,狭长,两端逐渐尖细,顶端尖锐或钝圆,横断面圆形。
胞壁平滑或具纵向线纹、肋纹或点纹,无色或因铁盐沉积而呈黄褐色。
在细胞两端各具一大型液泡,其中含有1个或多个石膏晶粒(在活细胞中不断颤动)。
(4)卵囊藻卵囊藻是一类常见的浮游绿藻,属于绿藻门,共球藻纲,小球藻目,卵囊藻科,广泛分布淡水水体中,特别在小型湖泊和池塘中较为常见,在海水水体中也有分布。
卵囊藻种类繁多,形态学变异性较大,准确鉴定存在较大困难。
(5)盘星藻盘星藻植物体由2~128个,但多数是由8~32个细胞构成的定形群体,细胞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大体呈辐射状,每个细胞内常有一个周位的盘状的色素体和一个蛋白核,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壁光滑,或具各种突出物,有的还具花纹。
(6)鞘藻鞘藻目,绿藻门的1目。
仅鞘藻科一科,包括鞘藻属、枝鞘藻属和毛鞘藻属三个属。
植物体丝状,不分枝或分枝。
细胞单核,色素体周生,网状,具一至多数蛋白核。
营养细胞的分裂方式奇特。
本目约600种,均为淡水种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温带和亚热带的种类较多,热带次之,寒带较少,中国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尤其是华中和西南几省较多,西藏喜马拉雅山区海拔5000米处亦有。
(7)栅藻栅藻属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栅藻科的一属。
淡水浮游生物常见的组分。
植物体通常是由2、4、8或16个、罕为32个细胞构成的定形群体;细胞椭圆、卵圆、长筒、纺锤、新月形等等。
分布于全世界,淡水产,广泛生活于池塘、湖泊、沟渠、小水坑,各种培养缸等水体中,是常见的重要的浮游藻类。
栅藻繁殖快,营养价值高。
(8)水绵藻水绵藻为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长筒形,细胞壁外层具果胶质,故触之粘滑;细胞内具带状螺旋形载色体。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孢子方式生殖、大多生活在水中。
(9)双星藻双星藻的植物体为单细胞个体、群体或由一列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常具对称性;不产生有鞭毛的生殖细胞;只有具变形虫式运动的配子进行接合生殖。
为淡水种类,有3科3属。
(10)丝藻丝藻属,形态为简单不分支的丝状体,组成藻丝的所有细胞形态相同,罕见两端细胞钝圆或尖形,以长形基细胞附着在基质上。
基细胞简单或略分叉成假根状;细胞圆柱状,有时略膨大,一般宽大于长,有时有横壁收缢;细胞壁一般为薄壁,有时为厚壁或略分层;少数种类具胶鞘。
色素体1个,侧位或周位,部分或整个围绕细胞内壁,充满或不充满整个细胞,含1个或更多的蛋白核,该属有25种以上,除少数海水及咸水种类外,多生活在淡水中或潮湿的土壤或岩石表面,一般喜低温,夏天较少。
(11)月牙藻月牙藻,小球藻科,月牙藻属,分布在山东,山西,四川,河南,河北。
细胞新月形,两端尖,通常4、8、16个细胞以凸面相对排列成一组。
整个群体细胞数在100个以上。
单个细胞有一个大的色素体。
以似亲孢子繁殖。
2.3 硅藻门硅藻门,藻类植物一门。
硅藻普遍分布于淡水、海水中和湿土上,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食料。
硅藻死后,遗留的细胞壁沉积成硅藻土,可作耐火、绝热、填充、磨光等材料,又可供过滤糖汁等用。
约11000种。
大多水生,几乎在所有的水体里都生长,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潮湿处。
硅藻是水生动物的食料。
浮游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的初级生产力。
分类学家们一般认为硅藻来源于鞭毛藻,为一个特殊的分支。
生存的和化石的种类。
根据壳面花纹的排列,将本门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
(1)针杆藻细胞单独生活,或簇生成射出状或扇状体。
大多数种类生长在淡水,少数是沿海底部生长的。
细胞细长,附着在其他植物或其他物体上。
壳面针形,无壳缝,只有拟壳缝,尚保留着拟中节和拟端节。
色素体少。
复大孢子每细胞有两个,非接合而成。
(2)盒形藻盒形藻,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的1属。
壳面椭圆形,两端有突起,突上常有能分泌胶质的小孔,壳面中部有细刺,或两根大刺,大刺短于细胞,也有细刺大刺兼有或完全无刺的。
色素体小而多。
分散在细胞壁附近。
有复大孢子,也有小孢子。
也有化石种类。
(3)角毛藻角毛藻属,盒形藻目角毛藻科的1属硅藻。
壳面椭圆形或近圆形,有两根角毛。
壳环面四角形(是常见的一个面),有两条明显的横纹。
角毛藻属有约400个物种,可能是海洋浮游硅藻中最大的一个属。
角毛藻属里不同的物种较难辨认。
许多人都在将这一庞大的属分类为亚属,但这一工作仍在继续。
现已发现的物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由于角毛藻属遍布各地,故应该还有分布在热带的物种尚未被发现。
(4)圆筛藻圆筛藻属,盘状硅藻目圆筛藻科的一属硅藻。
圆筛藻科的物种通常单独生活,盘形、球形,偶尔有短柱形,或纵切面呈楔形。
圆筛藻科有24属,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世界大洋中。
以浮游生活为主,也有底栖附着性种和化石种。
(5)海链藻海链藻,海链藻科海链藻属的一种硅藻。
壳面正圆形,圆盘状,形态变化多样。
直径40-186微米。
特有的封闭突起照片中不可见。
细胞壁上连接突起将细胞连成群体。
(6)直链藻直链藻属,细胞圆球形、圆柱形或圆桶形。
壳面圆形,偶有呈椭圆形的。
常相连成长直链,故称直链藻。
壳周无射出刺,但有的有刺刺入邻胞,与链轴平行,是分种特征之一。
壳面有射出状排列的孔纹或点纹。
壳外套常发达。
壳环或有环纹。
细胞内有很多小片状的或几个树叶状的色素体。
(7)小环藻小环藻属所属植物界,属圆筛藻科,本属共110种,中国有11种以上。
细胞圆盘形,很少呈椭圆形。
壳面构造分成两圈:外圈有向中心的带条纹或条状纹,有时有小刺;内圈即中央部分,平滑无纹,或有向心排列的点纹,或有排列不规则的花纹。
壳面平或有起伏,特别在中央部分。
色素体多,小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