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1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比较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相对来讲稳定性比较高。
但我们
的目的是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应用单位的各方面的需要,所以,概
念结构不是最终,我们应把它变为逻辑结构。
这个阶段的工作涉及到
了很多细节问题,工作量也比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没有机
会在众多数据库管理系统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一款,用哪一个数据库
管理系统,大多已经安排好了。
当今,我们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管理系
统通常只支持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及层次模型三种模型中的某一种。
所以设计逻辑结构要先将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网状模型或层次
模型,再将转化来的模型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模型。
通常情况下,一张二维表不能既无主键也无外键。
主键是唯一的,它
在一张二维表格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外键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在表和表之间的关联中,外键就像一条黄金纽带。
准确地掌握三个范
式的精髓,对于我们数据库的设计优化必不可少。
1NF即第一范式,任何一张二维表格都必须满足第一范式,因为是对表最基本的要求,即
属性不能分割,不能嵌套。
2NF即第二范式,它也是作为二维表格必须要满足的,也就是说一张二维表格中记录不能重复,因为重复的记录
是毫无意义的,凭白浪费空间。
3NF即第三范式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及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
的平衡,它在字段的冗余性方面规定了约束条件。
但是,第三范式并
不是一定要被满足的。
字段没有冗余的代价有可能会增加操作的时间,也就是数据库的运行效率会受影响,可能会变低,所以,为了运行速
度更快,我们可能要放弃第三范式。
关系规范化的程序越高是否就越
实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因为如果规范化的水准越高,必须要将一
张大表拆分成若干张小表,这些小表用一些键值联接起来,查询时就
需要对多个表实行联接,大大影响查询的效率。
为了优化录入界面,
我们应该确定的原始单据和基本表之间的对应关系。
它们之间可能是
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还有可能是多对多甚至多对一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一张原始单据对应且
只对应一张基本表。
而在特殊情况下,它们也可能是一对多或者多对
一的关系,也就是一张原始单据对应多张基本表,或者多张原始单据
对应一张基本表。
为了优化我们设计的数据库,这点要引起注意。
2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物理设计阶段是个实实在在的过程,之前几个阶段的努力在这个阶段
都会得到“眼见为实”的体验,是真正看到劳动成果的阶段。
这个阶
段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
在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的系统中,这个部分
内容比较复杂,关系模型系统较简单。
在设计时,应先确定物理结构,再实行评价。
物理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小存储空间,尽量减少操作次数。
得到物理设计完成之后的详细数据后,我们就能够利用电脑创建数据
库了。
3数据库实施阶段
对上一阶段的成果实行初步评价并优化后,另各方人员满意后,我们
就正式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了。
这个阶段具体的流程是先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建库命令创建用户数据库结构,然后组织数据入库,最后编制
及调试应用程序。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能够对数据库实行试运行了。
4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要注意密切注重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以期望之后解决。
这个阶段数据库管理员担当重任,责任重大。
在数
据库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优化我们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坚决抵制系统
出问题,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学习并积极研究数据库的设计技巧。
充
分重视注意事项,才会使数据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