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研究
”(Verschueren1999:59),它体现在语言的历时和共时方面,具有动态特征。商讨性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其含义在于: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不存在符合不符合使用规则的问题,只有在语用原则上适合与否的情况。商讨性包含着其自身的不确定性。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Verschueren1999:60)。顺应性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语言使用的机制和根本,而变异性和商讨性是顺应性的内容。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可以在四个方面对交际过程进行描写和解释,即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总之,顺应理论为分析委婉语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有助于揭示人类交际规律和交际心理,展示委婉语的民族特色,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
2.期刊论文杜秀红从顺应理论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5)
委婉语具有间接委婉性,体现礼貌原则,是调节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跨文化交际中倍受青睐.本文从顺应理论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解读问题.
4.期刊论文陈海燕.CHEN Hai-yan委婉语作为语用策略的功能及顺应性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2)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委婉语的研究,总结了委婉语语用策略的类型与功能.并试图采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框架对委婉语作为语用策略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委婉语语言的使用具有顺应性,即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第四章主要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顺应文化语境来理解委婉语。委婉语与文化语境处于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之中。这里的文化语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交际规范等。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本文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以及中西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上的文化差异。
交际双方在各自的社会心理机制作用下选择相应的委婉语形式,从而能动地改变或创造语境,使之向着有利于交际目的的方向发展;变化了的语境进一步激活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促使其进行新一轮选择。这样,在交际过程中,随着信息的交流,听话人提取、构建一系列假设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认知语境。
3.学位论文杨琴现实生活中的汉语委婉语——基于顺应理论的阐释2006
国内外学者围绕委婉语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和阐释。从传统的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从修辞角度、语义角度、语用角度到社会心理角度
,都取得了很多成果。直到目前,还没有人从综观的角度(即综合认知、社会、文化的因素)来研究委婉语。委婉语的产生,究其根源是社会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综合作用于语言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综观地阐释委婉现象,同时检验此理论对委婉现象是否有较强的解释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1.学位论文杜秀红从顺应理论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2006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社会交往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广泛运用委婉语,因此对委婉语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中外学者们曾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量研究表明: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它们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成为委婉语;委婉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离开社会文化语境就不可能对这一现象做出全面、深刻的解释。
本文因其从一个全新的和综观的语用学角度对英语委婉语做了研究,这将对委婉语这种言语行为的获得以及成功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
,在应用顺应论对委婉语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会遗留下一些问题,有待于006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采取的一种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模糊语言学,修辞学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委婉语产生的原因、本质特征和语用功能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VerschLleren的顺应理论相比,其他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缺乏普适性。鉴于委婉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交际语境做出的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为实现某些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故运用顺应理论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依据顺应论,重点探讨了委婉语选择所要顺应的一些交际语境因素,包括应顺应交际者以获得成功的交际;应顺应说话者的心理世界,包括意图、动机和性格特征等;应顺应社交世界,包括文化、社会规约和价值观;应顺应物理世界,包括时间和空间等。所有这些语境因素决定了人们对委婉
语的选择。研究表明,委婉是在语言使用和分析过程中不断动态地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的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使用者之间使用委婉语,实际上是为了尽量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达到礼貌交往,优化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对交际中各种因素的一种动态顺应。Verschueren的顺应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对英语委婉语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
8.学位论文李效愚一项基于顺应理论的英语委婉语个案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分析2009
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广为使用。委婉语是协调人际关系并最终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话委婉是一种普遍特色(Enright,1985,p.29)Rawson(1981,p.73)也断言“委婉如此深植于我们的语言中,以至于很少有人能一天离得开它,就连那些以说话平铺直叙而自居的人也不例外。”
要研究所有语言中的委婉语是不切实际的,本文选择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汉语委婉语。基于对中国文化的顺应,汉语中产生了很多委婉语。在使用委婉语的过程中,要顺应语言交际者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从而选择恰当的委婉语。同时,在委婉语的选择过程中,说话人的意识突显程度也是不同的。而且,委婉语的发展还遵循对时代的顺应。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综观的研究。另外,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文化背景、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之间的辨证关系,突显程度的规律、委婉语与表现形式、委婉语与委婉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根据VerschIleren的语言顺应论,语言应用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语言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且必须与语境相顺应。只有语言选择得当,才能达到语言使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委婉语的起源和定义及研究的目的。其次,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依据,从语境角度探讨委婉语的选择顺应了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等交际语境因素。接着,论述委婉语的语境顺应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本研究表明,基于顺应理论的研究方法能减少语用失误,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另外,从委婉语产生过程中对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研究,不仅能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而且对其他相关学科如认知科学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对委婉语其他相关问题也有所启示。作者期望,本研究发现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教学。
5.学位论文卞稳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研究2009
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广为使用。委婉语是协调人际关系并最终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它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国内外语言研究者们对委婉语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委婉语的历史及演变、委婉语的定义、委婉语的构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委婉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和面子论对在各种交际中委婉语的选择、理解等进行论述。这些方面的研究丰富了委婉语研究的成果,大大拓宽了人们认识委婉语现象的视野,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委婉语及深入研究委婉语有很大的价值。尽管如此,委婉语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基于顺应理论的委婉语方面的研究。Trudgill(1986:32)曾说过“语言的研究如果完全不顾及它的社会语境会不可避免地忽略语言中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有趣的部分,且最终会丧失进一步发展理论的机会。”鉴于委婉语和真实的交际语境密不可分,现实语境中如何恰当地应用委婉语仍然有研究的价值和空间。
本文旨在论证委婉语与社会文化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以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揭示人类交际规律和交际心理,展示委婉语的民族特色,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回顾了前人对委婉语的定义,进而从语境角度重新定义,分析委婉语的分类,尤其是规约性委婉语与非规约性委婉语。而后分析委婉语的构成原则(距离、相关、动听原则)和语用原则(合作、礼貌、自我保护原则)。最后得出委婉语的实质: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言语变异体。从而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委婉语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之。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研究
姓名:冯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潘相阳
20090514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研究
作者:冯丽
第二章首先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任何国家或群体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继而本章探讨了文化的定义以及委婉语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由于委婉语带有社会文化标记,在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运用失当便会引起语用失误,尤其是社交语用失误。
J.Thomas认为有两种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而且他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是难以消除的,因为社交语用失误不仅牵涉到说话人的语言知识,而且还与说话人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念、交际规则以及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也表明了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理解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第三章简要介绍了顺应理论的主要特点。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从四个角度详尽地探讨了顺应理论:即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突显性。语境顺应是指:使用语言不仅是语言成分与语境因素相互顺应的双向、动态过程,而且也是语言使用者策略的选择过程。在语境因素中,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顺应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它强调语境产生于语言使用中并随言语交流的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根据顺应理论,委婉语是言语与语境双向适应的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