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文化》课程及徽州文化的一些感悟
这个学期学习了《徽州文化》这门课程,算是第一次正式地了解了徽州文化。
以前听到“徽州文化”这个概念,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观念总是“安徽文化”,其实不然,现在对徽州文化的概念总算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
所辖的六县(歙县、黟县、休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徽州府
(府治在今歙县县城徽城镇)
、绩溪、祁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宁、婺源
(今属江西)
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很多文化学者都在研究这极具特色的文化。
他们研究的方向有很多,比如徽州的商业文化、学习文化、建筑、美食等领域。
不管在哪个领域,文化本身都异彩纷呈,灿烂丰富。
在《徽州文化》的课上,首先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徽州文化宗族方面的内容。
徽州宗族对于研究徽州文化和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徽州宗族历史悠久,姓氏众多。
除了徽州本土的姓氏之外,更有其他宗族迁往此地,对于徽州的发展更是锦上添花。
对此呢,就会想到自己的姓氏起源,以前上过民俗相关的课程,也对自己的姓氏起源做过分析。
孙姓的堂号是“映雪堂”,出自西晋孙康囊萤映雪夜读的典故,而孙姓后人以此为励,把“映雪”作为堂号,旨在激励子孙发奋读书,立志成材。
记得某年的清明节,我们孙姓的人都聚在一起,说是“晒谱”,就是把宗谱拿出来见见太阳,并且大家围在一起吃饭。
我有幸参加了那个活动,才知道我们这一脉的祖先。
徽州宗族对徽州历史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各行各业均有所成就,对徽州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徽商。
徽商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是当时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等。
徽商的商业活动不是单独进行的,他们往往以宗族为核心,以此对外发展。
此外还有不得不提的徽菜,它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
一道道美食背后有都严格的讲究:
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的原料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善于烧炖,浓淡相宜;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
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比如“黄山炖鸽”、“红烧果子狸”、“徽州圆子”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由此,我也想到我家乡的美食,虽然没有徽菜这么有名,但也为大众喜爱。
当涂大肉面是马鞍山小吃中的新品牌,起源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因205国道途经当涂段,故很多面馆都叫“205面馆”,打出广告“正宗当涂大肉面”。
我曾经吃过很多次,很多品种。
大肉都是肥而不腻的,也有大片瘦肉的,总之面条劲道,面汤香醇,当属佳品。
以上是我自己大致的理解,还有我觉得教学方法很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徽州文化。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师漏掉的部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徽州文化。
比如徽州的古建筑,徽州菜系,徽州民居等等。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所熟知所了解所感兴趣的徽州文化做了一个总结,加深了印象,又能让这些文化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对于文化的小区域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徽州文化是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传统文化的代表。
现在一提起徽州文
化,给人的感觉就是古色古香,历史悠久,这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没有历史的沧桑感,有的只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舒服感,似是远离尘嚣喧闹之外的一种宁静。
我觉得,学习、工作、生活上有了压力之后,也许去到徽州,就能洗涤心灵的一些压力,收获一份难得安静。
如果真是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徽州那里有山有水,虽然我没去过那里,但我的潜意识里就觉得那是一片乐土,是远离城市喧闹的一片乐土,我此时就有种迫不及待去到那里的冲动,真希望能和我想象的一样带走内心的压力和不愉快,找回继续奋斗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