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
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
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
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

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
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彝陵之战……
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
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
么会失守?
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
大家寻找一下。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
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
谋深算,实力不俗
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结论:三笑三哭。

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