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美文学》课件: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欧美文学》课件: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 “社会性的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力 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 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
(二)德国
向往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宗法社会 • 早期
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利德里 希·施莱格尔
强调诗人的主观想象 • 后期
重视民间文学,大量采集民歌和童话 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合编民歌集《儿童的奇 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仙乡淹留型 时间的相对性:仙界与人世的时光差异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上天一日,下界一年”
➢ 詹姆斯·库珀 第一个描写美国本土主题的作家。
“皮袜子故事集”。西部小说、边疆小说。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1826)
➢爱伦·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1839)、
《红色死亡假面舞会》(1842)
效果。
三、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一)英国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形成时期, 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 位诗人,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 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明, 在作品中或者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 或者描写异常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通过缅怀 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他们反 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
• 华兹华斯:《丁登寺》、《孤寂的刈麦女》 《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 柯勒律治恶魔派诗人, 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抒情诗《西风颂》、《致云雀》
湖畔派与恶魔派的比较
湖畔派对法国大革命由支持和拥护转而抵触 恶魔派始终忠于法国大革命的理想
高尔基的两种浪漫主义
• “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 “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而显然是宁肯弃现实而取 幻想与梦想,……它或者粉饰现实,想使人和现 实妥协;或者是使人逃避现实,堕入自己内心世 界的无益的深渊里去,堕入人生命运之谜,爱与 死等思想里去”;
*侦探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1841)
描述事实的叙述者—善用推理解决问题的古怪侦探 无能的警察—能干的侦探
后期浪漫主义 ➢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1850) ➢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1851) ➢ 华尔特·惠特曼,《草叶集》(1855)
美国现代诗的开山鼻祖,开创了自由体诗的 形式。
(四)俄国
• 茹科夫斯基:俄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 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五)美国文学
前期浪漫主义 ➢ 华盛顿·欧文
“美国文学之父”,小说、散文、随笔集《见 闻札记》(1819-1820)
短篇小说《瑞普· 凡· 温克尔》
任昉《述异记》 “烂柯山”
晋人王质伐木到深山、观仙人下棋、食仙物、斧柄朽烂 温克尔入山打猎、玩九柱戏、饮仙酒、猎枪朽坏
(三)法国
• 夏多布里昂:小说《阿达拉》的问世(1801)标志 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勒内》(1805),勒内:法国文学史上著名 的“世纪病”患者的典型。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1836) “世纪病”的病症: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对,
性格敏感,感情丰富,厌世颓唐。
这一类型人物的出现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其精神谱系如下:18世纪末德国的“烦恼者”(维 特)—19世纪初法国“世纪儿”(勒内、奥克塔 夫)、英国“拜伦式英雄”—19世纪20到50年代俄 国“多余人”—20世纪初中国的“零余者”(郁达 夫小说中的“零余者”、鲁迅《孤独者》中的魏连 殳、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莎菲)—20世纪中 期法国的“局外人”(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中 的默尔索)—美国的“反英雄”(索尔·贝娄《赫 索格》中的同名主人公)
共同点 ➢ 思想上,不满资本主义的发展,向往大自然,
以人道主义批判现实,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 艺术上,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自由抒发个
人的感情,讴歌自然等。
不同点 ➢ 思想倾向上。
恶魔派诗人揭露现实黑暗,对未来社会充满 美好理想;
湖畔派诗人留恋过去,幻想从中世纪封建社 会中寻找精神的安慰和寄托。 ➢ 政治意识上。
传到法国、俄国、东欧、美国等,19世纪上半 叶为繁荣时期。
(一)“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
中世纪,“罗曼司”(Romance):骑士生活、骑 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17世纪中叶,“浪漫的”(“罗曼蒂 克”Romantic):“想象的”、“传奇般的”、 “不切实际的”、“忧郁的” 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 (Romanticism):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 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
【学习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理解并掌握《唐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雨果的 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重点作品:《唐璜》、《巴黎圣母院》。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 产生于18世纪90年代,发端于英国和德国,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原因
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导致启蒙运动理想破灭。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
础。 吸收了以前文学的一些经验。 对古典主义的反拨。
二、艺术特点
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自由抒发个人情感。 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
实,标举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 重视民间文学。 提倡想象,惯用对比和夸张,追求强烈的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