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建筑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
编制人:审核人:
二0一四年一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抗震的重要部位及要求
四、抗震设防施工的准备工作及施工流程
五、施工图纸中要求抗震设防的具体措施
六、抗震设防部位的质量检验制度
七、安全注意事项
.
工程抗震设防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施工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1、主要概况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艺体楼、医护楼、实训楼、综合楼为地上10层、浴室超市为地上5层,食堂为地上3层的公共建筑,建筑类别:一类公共建筑。

2、结构概况
抗震设计参数:(1)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其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

(3)场地土类别:Ⅱ类。

三、抗震的重要部位及要求:
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800KPa.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以确保桩底下3d或5m深度围无软弱夹层及其它不良地质条件;桩施工完成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2.框架梁
①梁的截面尺寸,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宽度不小于 200mm;截面高宽比不大于 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 4。

②梁的钢筋配置,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不大于 0.35。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小于 0.3。

③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 2mm。

④梁的纵向钢筋配置,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不少于 2φ14 且分别不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框架梁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不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20;
⑤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3抗震墙
①抗震墙的厚度不小于 160mm 且不小于层高的 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小于 20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16,底部加强层为1-3层,暗柱箍筋间距为150mm,抗震墙体双排钢筋之间梅花形拉筋间距为400mm;其余楼层,暗柱箍筋间距为200mm,拉筋为600mm。

②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小于 0.25%,并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大于 600mm,直径不小于。

③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

④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围,应设置箍筋。

四、抗震设防施工的准备工作及施工流程:
1、原材料的控制:进场的所有施工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家的材质证明,合格证,销售单位的资质等资料证明。

材料进场后进行外观检测,材料与所附资料相符并没有问题再送检测机构复试,待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工艺的报验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员与施工负责人进行验收,合格后提交监理和甲方进行工程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并进行签字后可进行下道工序。

但基槽、基础钢筋及接地预埋、主体中间验收等重要分部分项必须经、质监站、抗震办参加隐蔽验收。

五、施工图纸中要求抗震设防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抵御突发地震灾害,施工严格按施工图中的抗震设防措施进行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墙体、主体墙体及梁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梁-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修订版,现浇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4G101-4及相应的建筑设计、验收规。

1.地基与基础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800KPa.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以确保桩底下3d或5m深度围无软弱夹层及
其它不良地质条件;桩施工完成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地基承载力为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中的有关规定。

(2)本工程基坑较深,开槽深度为-3m,开槽时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放坡。

按照勘探结果,基底原土层的承载力不足以作为持力层,根据设计要求对持力层进行加强,加固方法是钻孔现浇素混凝土桩、铺200mm厚碎石褥垫层相互结合做为持力层。

本场地地下水位较低、而且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中的有关规定,本场地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2.地上主体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

自首层至顶层的剪力墙(包括电梯井剪力墙)与框架梁形成整体抗震结构体系。

(1)框架梁
①与混凝土墙连接的梁,箍筋在距支座1.5倍梁高围加密间距100mm;
②梁上开洞均以结构为准,严禁随意留或凿洞,预留洞附加筋按大样图设置;
(2)框架柱
①框架柱各种构造要求按照03G101-1执行。

②柱上孔洞必须预留,不得后凿。

除按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还应由各种的施工人员根据各工种的施工图纸认真核对,确定无遗漏后才能浇灌混凝土。

(3)楼面、屋面板
楼板构造详图集04G101-4。

六、抗震设防部位的质量检验制度
1.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抗震结构工程的质量,必须设置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每道工序完成后,先进行自我检查,根据规的具体要求,着重检查以下的项目:
(1)弯起钢筋的弯起部位、弯起高度;
(2)钢筋的受拉筋的接头位置,钢筋的规格及根数;
(3)洞口加筋的位置、大小、布置的情况;
(4)拐角处附加钢筋的长度、位置及布置情况;
(5)梁柱箍筋加密情况;
(6)梁、柱变截面及交接处工艺做法是否符合规要求。

合格后再由其他班组检查,互检合格后,交给下一班组做交接检查,待合格后再报验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重要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1)基槽的验收。

必须有地勘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的参与验收通过,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阶段性的验收,也必须有质监单位的监督,方可验收。

(2)地下部分的验收。

按设计意图施工完每步工序并自检合格后,均向监理项目部、质监单位、市建设局抗震办申请验收。

待完成地下部分施工后,必须有地勘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的参与验收通过,才可进行地上结构施工。

(3)主体验收。

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进度,在结构
施工中项目部计划主体分二次验收,即七层、十六层。

每次验收均在自检合格并经项目监理部确认后,向质监单位、市建设局抗震办、申请验收。

通过后才可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4)竣工验收。

工程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完成,达到并满足使用效果后。

自检合格,并通过项目监理部组织的初验;向质监单位、市建设局抗震办、及相关单位申请验收。

待参加验收的各方一致认可该工程,在结构和使用功能上符合设计要求,并予以签认,该工程才可交付使用。

七、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中应严格注意脚手架的稳定性、脚手板的安全性。

(2)高空作业时应挂安全带,并且要高挂低用。

(3)使用的工具应放入工具袋里,严禁随手置于脚手板上。

(4)脚手板必须保证在3块以上,在使用前应逐块检查脚手板的质量,如有裂缝或结疤的应慎用或不用。

(5)上脚手前应检查脚手架是否有探头板,保证脚手板置于3根横杆上,并与横杆绑接牢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