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丁科
现代科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方位的进步所必需具有的。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政治现代化是保证,文化现代化是标志,国民现代化是核心。

中国的科技的现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即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经过近150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还没能完全实现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和科学革命及对社会功能有重要影响,技术和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同时从主体意识、人权范围、人权实现和人权观四个方面科学技术对人权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因素的生产力对人权的产生、发展所产生的根本性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根源,指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人权观念是平等观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的一种客观要求,人权的性质和范围受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文化发展所制约,归根到底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无庸置疑,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运动都会带有自己的特色。

但不要忘记,人类现代化的源头是欧洲。

工业化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可以不带有西方的人文特色,但政治民主化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不可能不包含西方人文精神。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现代化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自由精神、平等意识、人权观念、法治理念,特别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

“在古代希腊各共和国中,在中世纪各城市中,在先进的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

”现代民主制度是古希腊各城邦共和国(特别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迄今为止,除古希腊各城邦外,我们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古代实行过民主;除欧洲以外,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地区的城市在中世纪推行过民主制。

就中国而言,虽然“民主”一词在西周时期就使用过,但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风马牛不相及。

民本政治的核心是如何“治民”——管理老百姓。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民治”,即人民管理国家。

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参与国是的决策。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在家的基础上组成族,再按同样的模式,从家族扩大、演变成国家。

小家(家庭)与大家(国家)结构的相似性及其互相之间割扯不断的特殊联系,使中国的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家庭伦理文化。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得自由、自主、平等、权利等现代意识在国民思想中难以生根。

要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从民本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而要实现这一转换,又必须给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与西方现代民主文化一段相当长久的磨合时期。

只有走过了这一艰难的磨合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水到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