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楼照明系统毕业设计

单元楼照明系统毕业设计

单元楼照明系统毕业设计目录绪论 (3)第1章单元楼概述 (4)第2章楼宇照明系统 (5)2.1 光的解释 (5)2.2 光的传播 (5)2.3 光的散射 (6)2.4 照明的基本概念 (6)2.5 照明方式 (7)2.6 照明种类 (8)2.7 该设计照明方式及种类 (9)2.7.1照明标准 (9)2.7.2 该住宅小区照度标准 (14)2.8 照明灯具 (14)2.8.1 灯具的分类及功能 (14)2.8.2电光源的分类及命名方法 (16)第三章单元楼照明设计 (18)3.1 单元楼入口的照明设计 (18)3.2 单元楼走廊与楼梯的照明设计 (18)3.3 单元楼卫生间与浴室的照明设计 (19)3.4 单元楼厨房的照明设计 (19)3.5 单元楼餐厅的照明设计 (20)3.6 单元楼卧室的照明设计 (20)3.7 单元楼书房的照明设计 (21)3.8 单元楼客厅的照明设计 (21)3.9 单元楼庭院与通道照明的设计 (22)3.10 平均照度计算 (22)第4章施工预算 (26)4.1 工程量计算 (26)4.2 套用综合基价表,计算综合基假合计 (28)4.3 汇总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单元楼概述(加容)这栋小区单元楼总占地面积627.2736平方米,共六层。

第一层储藏室和停车库,二到六层为居住层。

每层可居住4户,有两种不同风格的走线布局4户占地面积均相同,每户可拥有3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和两个卫生间。

这就是单元楼的结构了。

小区的环境适宜,小区建有广场,广场的旁边有喷泉可以供人观赏。

小区的西部建有假山,再见山的周围植树,在闲暇之际。

漫步在林间可以使整个人的身心得到净化,安人心神。

该单元楼的设计为充分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第2章照明系统设计2.1 光的解释光是一种能量形态,它可以从一种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物体而不需要人户物体作为媒介.关于光的学术解释大致分为三种:即辐射学,波动学和量子学,而对光的解释用波动学最为恰当。

人们早已证实,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而人们可见光波则是电磁波中很小的一个波段它的波长围在380nm到780nm之间,波长小于380nm的波又分别称为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而波长大于780nm的波则分别称为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在可见光谱中,从波长380nm到780nm,人们眼睛的颜色感觉则是:紫>蓝>绿>黄>红。

紫外线的波长围在1nm-380nm之间,红外线的波长围在780nm-1mm之间,紫外线和红外线又分别称为,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它们不能被人眼感觉到.波长小于320nm的紫外辐射对生物组织有害。

2.2 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速度光在同一媒介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公里每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称为该介质的折射率.光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光的频率:光每秒钟波动的次数,也可以定义为光每秒钟通过某一固定点的波数.不同波长的光,其频率是不同的,而一波长的光在不同介质中其频率是固定的.但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其波长是不同的.2.光谱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

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全吸收就是黑色。

2.3 光的散射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无数杂乱无章的界面会对光进行多次无序的反射和折射,这种现象称为散射.1.光的漫反射与慢透射当光线遇到某一介质表面,该介质表面的粗燥度与光的波长接近或略大于光的波长是,光线变会向市面八方散开,散开的光线有的回到原媒介.成为漫反射,有的进入该媒介称为漫透射2.光的偏振光波有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电场,对每一个光波,都有一个由场方向和传播方向和传播方向组成的平面,那就是波的偏振面,大多数光源发出的光都是非偏振光,这种光波的偏振面是杂乱无章的.某些透明晶体仅对偏振面的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光波有透射,通过这种晶体透射出光,成为偏振光.汽车挡风玻璃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取景镜头防眩光目镜都在利用光的偏振原理。

3.光的干涉现象当两个波长相同,相位固定的的波相遇时,同相位的光波会相互叠加而异相位的光波则会相互抵消,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干涉,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在照明应用较为多.2.4 照明的基本概念1.光通量:光源每秒钟所发出的中和简单的说就是发光量符号为¢,单位是流明(lm0)。

光强:光的强度,在某一特定立体角的光通量。

符号I,单位为坎德拉(cd)。

照度:单位面积所入射光的量,也就是光通量除以面积所得到的值用来表示某一场所的明亮度。

符号E,单位是勒克斯(lux)光通量/平方色温: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成为该光源的色温。

“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分则越多,而红色成分则越少。

不同的色温光会引起人们在情绪上的不同反应,大致分三类:1)暖色光:暖色光的色温在3300K以下,常见的节能灯、插拔管等它的暖光色温一般在2700K左右。

暖色光与白炽灯光色相近,红色成分较多,能给人以温暖、健康、舒适的感觉,适用于家庭、住宅、宿舍、医院、宾馆等场所或温度较低的地方。

2)暖白光:又叫中间色,它的色温在3300K-5300K之间,如常用节能灯、灯管一般是在4300K左右。

暖白色光线柔和,使人有愉快、舒适、安详的感觉,适用于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绘图设计室、阅览室等场所。

3)冷色光:又称日光色,它的色温在5300K以上,如常用节能灯管的冷光在6400K 左右,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觉,使人精力集中,适用于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绘图设计、阅览室等场所。

2.显色性: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的逼真程度。

常叫做显色指数(Ra)。

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自然原色,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差,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

不同的场所对光源的显色指数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国际照明协会中一般把显色指数分成五类:1A>90(Ra)适用于美术馆、博物馆及印刷等颜色搭配的行业场所。

2B>80—90 适用于家庭、饭店、高级纺织工业与相近行业。

3C>60—80 适用于办公室、学校、轻工业。

4D>40—60 适用于重工业工厂、室外街道照明。

5E>20—40 适用于室外街道照明及一些要求不高的地方。

3.光源效率:也就是每一瓦电力所发出光的量,其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效率越高。

所以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场所,如办公室走廊,道路等,效率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光源效率(Lm/W)=流明(Lm)/耗电量(W)4.功率因数:电路中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电压与电流的乘积)的比值。

5.平均寿命:也就是额定寿命,是指50%的灯失效时的时间。

6.眩光:视野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度的亮度对比,造成视觉不舒适称为眩光。

眩光是影响光照质量的重要因素。

7.三基色:肉眼辨别最高的三基色:蓝色、绿色、红色三个狭窄光谱组合起来效率既高、显色性又佳的日光色,使物体颜色更鲜艳、真实、发光效率又高,明亮感又强。

2.5 照明方式照明方式是指照明设备按其安装部位或光的分布而构成的基本制式。

就安装部位而言,有一般照明(包括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等。

按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可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

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对改善照明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等有重要作用,并且还关系到建筑装修的整体艺术效果。

1.一般照明不考虑局部的特殊需要,为照亮整个室而采用的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由对称排列在顶棚上的若干照明灯具组成,室可获得较好的亮度分布和照度均匀度,所采用的光源功率较大,而且有较高的照明效率。

这种照明方式耗电大,布灯形式较呆板。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无固定工作区或工作区分布密度较大的房间,以及照度要求不高但又不会导致出现不能适应的眩光和不利光向的场所,如办公室、教室等。

均匀布灯的一般照明,其灯具距离与高度的比值不宜超过所选用灯具的最大允许值,并且边缘灯具与墙的距离不宜大于灯间距离的1/2,可参考有关的照明标准设置。

为提高特定工作区照度,常采用分区一般照明。

根据室工作区布置的情况,将照明灯具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在工作区的上方,以保证工作区的照度,并将非工作区的照度适当降低为工作区的1/3至1/5。

分区一般照明不仅可以改善照明质量,获得较好的光环境,而且节约能源。

分区一般照明适用于某一部分或几部分需要有较高照度的室工作区,并且工作区是相对稳定的。

如旅馆大门厅中的总服务台、客房,图书馆中的书库等。

2.局部照明为满足室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在一定围设置照明灯具的照明方式。

通常将照明灯具装设在靠近工作面的上方。

局部照明方式在局部围以较小的光源功率获得较高的照度,同时也易于调整和改变光的方向。

局部照明方式常用于下述场合,例如局部需要有较高照度的,由于遮挡而使一般照明照射不到某些围的,需要减小工作区反射眩光的,为加强某方向光照以增强建筑物质感的。

但在长时间持续工作的工作面上仅有局部照明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3.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方式。

混合照明是在一定的工作区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配合起作用,保证应有的视觉工作条件。

良好的混合照明方式可以做到:增加工作区的照度,减少工作面上的阴影和光斑,在垂直面和倾斜面上获得较高的照度,减少照明设施总功率,节约能源。

混合照明方式的缺点是视野亮度分布不匀。

为了减少光环境中的不舒适程度,混合照明照度中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应占该等级混合照明总照度的5~10%,且不宜低于20勒克斯。

混合照明方式适用于有固定的工作区,照度要求较高并需要有一定可变光的方向照明的房间,如医院的妇科检查室、牙科治疗室,缝纫车间等。

2.6 照明种类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

其中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其适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装设备用照明;2.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装设安全照明;3.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装设疏散照明;4.值班照明宜利用正常照明中能单独控制的一部分或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或全部;5.警卫照明应根据需要,在警卫围装设;6.障碍照明的装设,应严格执行所在地区航空或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