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2一、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有如下三个特点。

(1)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以身心发育正常的小学生为对象,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为目的、为重点,而不在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是专业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尽管在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适当介绍和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但重点不在于学科理论的系统讲授,就是说,不能把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的知识体系来讲授。

(3)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尽管在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教育性的原则,但辅导者与辅导对象之间并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因而在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过程中,一般不提批评意见,不搞泛泛地说教,不可以不负责任地出主意,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的、民主的、讨论的方式帮助、鼓励、启发和引导小学生面对现实,自己思考,自己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任何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其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其生活经历中的一个全新的、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心理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到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义务感,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学习心理辅导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心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乐于学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本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受到同学的好评,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体验到失败的痛苦,经受意志力的磨炼和考验。

学习上的成功能增强信心,多次失败也能丧失信心。

学习心理辅导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考试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讨,进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三)智能辅导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的先决条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标志。

人在出生以后,随着机体的发育、成长,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特别是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越来越广泛、丰富和深刻。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人们的智力。

在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一切都无从谈起,因而必须从儿童抓起。

小学生智能辅导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

(四)情感和意志辅导人类没有了情绪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没有意志,任何美好的理想、宏伟的计划和伟大的战略决策都不可能变为物质的现实,任何智慧和潜力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不可能有个人的美好未来,也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可见帮助小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克服悲观、怯懦、抑郁、紧张等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经常性地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生动活泼、蓬勃奋发的良好心态,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其中情绪情感的辅导尤其要重视移情体验的辅导,注意引导小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体验他人的欢乐和痛苦,以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激发自觉的意志行动。

(五)个性心理辅导个性心理是一个独特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发展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优势、潜力、特点或弱点,不仅制约着其社会活动的选择性、效能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其个性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力和特点,如思路开阔,灵活机敏,富有坚定的信念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强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进取,敢冒风险,心胸开朗,达观,富有幽默感等。

小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

社会交往是人类意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基本条件。

运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系统交流思想、情感,总结和传播知识经验,表达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实现群体目标,取得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小学生通过正常交往,一方面可获得友谊与爱,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许,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亦可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这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生活技能辅导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提出来的新课题,是随着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休闲、消费和生活技能方面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辅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正确选择休闲方式,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计划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广大独生子女采说,尤其必要。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和辅导者,必须明确,在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辅导过程中,所依据的一切理论、观点,所选择的一切内容和形式,所遵循的一切原则和采取的一切方法措施,归根结底,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形成是关键,是前提,包括形成良好的智力因素、非智为因素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没有形成就无所谓发展。

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切形式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目的所在。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是参与性、活动性和心理发展的主体性。

(一)开设健康心理辅导课一般来说,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

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离开了参与和活动就失去了健康心理辅导课的本质特征。

为此,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课外活动,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热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通过积极参与和亲身体会,理解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的目的、意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智慧和潜力,积极训练,主动发展;(2)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超前辅导,从而预防和避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以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3)针对存在于小学生中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心理问题,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排除心理烦恼,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的情绪情感,矫正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以保证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正常发展;(4)根据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酌教学目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通俗易懂地介绍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启发、引导小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学会知人知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和完善自我,提高其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现实和面向未来。

(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结构是多元的,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构成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不仅是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任务,同时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每一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健康心理的辅导作用,即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心理各要素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所谓学科渗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将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自觉地体现于学科教学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因素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要旨,服从、服务和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

(三)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道德品质教育和健康心理辅导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的切入点也不同,但两者工作的对象和目的是一致的。

德育是道德教育工作者从现实社会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使之成为支配行为的准则;而健康心理辅导则是从社会个体的角度,促使个体心理对社会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认同、接纳和内化,使之形成信念,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形成社会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点。

德育为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提供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而健康心理辅导则为德育内容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