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法学基础知识

电大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一、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二、论述法的规范作用答: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四、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答:(1)平等权,平等权是一项宪法原则,又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2)人身权利和自由,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

(4)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5)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具体包括: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监督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各种教育事业。

五、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又称法制监督,有广、狭两种理解。

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六、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行为规范体系。

七、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八、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同意后,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民法学》一、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4分)第1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B. 同意第2题. 法人机关成员的执行职务行为体现着()D. 法人的意志第3题. 招标方式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招标、投标、开标和决标三个阶段,招标是合同的()C. 要约邀请第4题. 民法通则规定()享有名称权A. 法人C. 个体工商户D. 个人合伙第5题. 下列权利属著作人身权的有()A. 发表权B. 署名权C. 修改权D. 保护作品完整权第6题. 某甲亲笔写下遗嘱:“三女儿都读完大学,在外地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

儿子中学毕业尚在家待业,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我别无长物。

百年之后,所遗房屋三间,在XX路XX号,由儿子继承。

”某甲亲自签名,记明年月日。

不久某甲去世。

该遗嘱()D. 符合法律规定,有效第7题. 以下哪些行为由民法调整。

()A. A、甲在商场购物B. B、乙搭乘公共汽车C. C、户口登记D. D、甲乙订立合同第8题. 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属于原始取得的方式有()A. 生产B. 收取孳息二、判断题(共8题,每题3分)第9题. 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是相对权。

(错)第10题. 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为民事主体所直接支配和利用,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

(对)第11题. 买卖合同标的物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毁损灭失时,不发生民事责任,属于风险负担问题(对)。

第12题. 民事责任根据责任是由一方还是由双方或多方承担,可以分为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对)第13题.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使用公民的肖像。

(错)第1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仅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

(错)第15题. 债权人的债权都是可以转让。

(错)第16题. 法人分立、合并以后,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对)三、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14分)第17题.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

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

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

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

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

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试分析:1.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的效力如何?2.法院应如何对待李某的请求?答:1、《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虽然当事人双方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因为李某缺乏对邮票相关知识以及市场行情的了解,导致他对买卖标的物的价值有严重的误解,而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仍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 59 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及行为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已成立的民事行为予以变更或撤销。

因此,刘某与李某之间的买卖行为属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该行为的效力待定。

2、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由享有撤销权或变更权的当事人决定是否变更或撤销,以及是予以变更还是撤销。

本案中如果李某行使撤销权,该行为无效;如果李某不撤销也不变更,则该行为有效;如果李某要求变更价金条款,法院也应给予支持。

因此,权利人李某要求撤销合同行为,返还邮票,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第18题. 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答: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义务为他人管理其事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1)须管理他人事物。

(2)须有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

(3)须无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义务。

第19题.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主要在:(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

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获取的。

(2)民事权利能力是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

民事权利并不必然包含民事义务在内,两者在具体的民事法律中是互相对应、各自对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3)民事权利能力与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

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第20题.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哪些情况下同一顺序各继承人可不均等分配遗产。

答:(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进应予以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刑法》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第1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B. 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第2题. 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C. 致1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的第3题. 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

王某的行为构成()。

B. 走私普通货物罪第4题. 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A. 诈骗罪第5题.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

C.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第6题. 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A. 牵连犯第7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8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第9题. 赵某犯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C. 判处管制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第10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B. 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第11题.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D. 客体认识错误第12题. 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D.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第13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

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

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B. 30000元第14题. 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1200元)和发动机(价值50000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D. 只构成盗窃罪第15题. 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二、案例分析(共2题,每题15分)第16题. 甲为了骗取保险金,花1万元买来一辆二手名牌轿车,通过在某国有保险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好友乙经办,向该保险公司谎报轿车价值为20万元,投保车辆盗抢毁损险。

之后,甲找中学生丙(男,15岁),给丙5千元报酬,请丙将停在甲自家平房前的轿车烧毁。

丙问为什么,甲说那是邻居的车,要烧掉报复邻居。

丙说没问题,十天以内解决。

丙拿钱带上同学丁(男,15岁)一起吃喝、上网吧。

丁问丙哪来许多钱,丙告以实情,并请丁帮忙,丁答应,并搞来一大瓶汽油放在丙家,准备点火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