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练习分配制度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练习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除了靠市场配置资源外,再就是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从分配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坚持( )①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②缩小收入差距,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③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注重效率优先④政府调节分配,实现公共服务平均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彭某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如今他有两个新身份——“新股东”和“职业农民”。

他把家里的5亩多地“入股”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甜橙,彭某除每年固定的700元保底土地入股红利外,甜橙亩产超3000斤时,超过部分还将按8%的比例参与分红。

同时作为“职业农民”在公司种植甜橙,每月还能从该公司获得1600元的工资收入。

彭某的收入中( )A.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土地入股红利和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工资、土地入股红利和分红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工资和土地入股红利属于按劳分配,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工资、土地入股红利和分红都属于按劳分配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 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4、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④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近年来,国家加快落实一系列金融政策:实施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保护存款人权益;丰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基金产品。

这表明( )①我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国家保护居民合法的财产性收入③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④我国已经逐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7年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

本轮改革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

对于由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转化为职业经理人身份后,去除“行政化”,强化“市场特性”,其薪酬应与市场化职业经理人薪酬水平接轨,强化职业经理人薪酬与其绩效挂钩。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②探索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③优化国企治理结构,保证国企实现营利④创新国企用人机制,提升国企管理水平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7、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每年按850斤/亩大米(约1400元)的标准领取租金,除此以外,农民还获得在T公习打工的工资收入。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民获得租金收入源于对土地的所有权②土地所有权流转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长期稳定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

提出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巩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③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④深化科技领域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特别强调多重视按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大大促进了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

下面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是对各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定②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贫富差距,国家必须要适当的调控③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投入量实行的分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统一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充实社保基金,以弥补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

此举有利于( )A.通过再分配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D.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11、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江苏省围绕苏北脱贫攻坚重点县、区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员精准对接活动。

近三年来,全省共实施科技项目110项,带动低收人农户增收1276.5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达1.2万元。

这有利于( )①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素质,杜绝贫困现象代际传递②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③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增收能力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当前我国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①体现出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②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税种结构的重要举措③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体现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释放消费潜力。

以下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 )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③促进消费结构升级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4、2018年个税改革将成税改最大看点。

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案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适时增加教育、房贷利息、养老等专项扣除项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 )①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②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③优化税种结构,避免重复征税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5、根据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个税的上述变化( )①落实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分配政策②有利于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③理顺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④发挥了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了财税【2018】58号文件——《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这一政策( )①是按劳分配的新形式,保障了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企业优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③有利于调整分配关系,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④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企业竞争中形成新优势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7、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据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加强对国民收入的调节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限制高收入者收入③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④通过财税政策整顿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40年,我们实现了国家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团结的美好局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但突出问题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运用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6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比2012年増长4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 3%,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更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363元,比2012年増长47. 4%,实陆增长36. 3%,年均实际增长8. 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2012年下降0.16,比2015年缩小0.01。

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多在中东部,差距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为0.465,比2015年上升了0.003。

上述材料反映出哪些经济信息?应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居民收人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报告强调,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要加快税收结构改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进一步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增长?2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求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