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1.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我会读
zhì
稚子
同音易混字
稚 zhì

字义:幼小。如:稚气。 组词:(稚嫩)(幼稚)(稚气未脱)
字义: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如: 秩序。 组词:(秩序)(秩序井然)
运用:一群稚气未脱的小朋友有秩序地在图书室排队。


朗读课文。
如何朗读《稚子弄冰》 朗读《稚子弄冰》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稚 子先得意后懊恼的心理活动,试着通过语气、 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
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对古诗中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 气的小孩 脱冰的嬉场戏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的乐盎然意趣。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首《稚子弄冰》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与尤袤、 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 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等。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 内容。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的动作进 行了描写,“脱”“穿”等动词 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 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我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是:一个寒冷的清晨,幼小的孩 子小心翼翼地从金属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 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从中我体会到了孩子自 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诗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稚子弄冰的情形?
色泽上,“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 “金盆”脱出的冰犹如“银钲” ;声音上,既有“玉磬 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 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 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的美妙的 声音时,忽然( 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 (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令人(失望 )了!
色彩:金 彩 银
稚 形态:盆 丝 钲 子 弄 动作:脱 穿 敲 冰
声音:玉磬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有色有形 有喜有忧 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天真可爱 童趣盎然
《稚子弄冰》描绘了儿童在冬日弄冰的情景,把 冰的形、色、声描绘得形象生动,表现了儿童自得其 乐的盎然情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 重音等,读出节奏的和谐之美。学习结合插图和注释 理解古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童 年生活的趣味。抓住诗中重点字词,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情感。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习 古诗中的场景描写。
如何理解题目“稚子弄冰”?
稚子 幼小的孩子
一种打击乐器, 形状像曲尺
儿童自得其乐,体现喜爱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声音
喜悦 惋惜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诗意: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落在地上发 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稚子弄冰,忽然冰块落地,碎成一片。此时稚子 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呢?
太可惜了,好好的银钲被我摔碎了。只好今天晚上 用金盆再冻一个了。
弄冰 提着冰块玩耍
解题: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早晨从金属盆里 幼小的孩子 把冰取出来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弄冰乐趣,体现喜爱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块取出来,用彩 丝穿起来当银钲来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前两句中主要对稚子进行了什么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