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三章 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三章 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
2.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要进行诗歌鉴赏,品味诗歌的 语言特征很重要。与其他文学样 式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有抒情 性、含蓄性和跳跃性,因此鉴赏 诗歌的语言,要看哪些字词、哪 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 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哪些句子有 丰富的意蕴,即找到“诗眼、诗 骨”,这是把握全诗的关键。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的描写和
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 主要有比喻、借代、拟人、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对偶、夸张、铺陈、反复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 等,还要注意古诗词中常 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 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 分别。
等手法。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 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过渡、铺垫、 伏笔等。
作用。
·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 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各有不同。鉴赏语言风格,也
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 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 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3.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3)
(2)
(1)
在表达方式方面,诗词中主要 运用叙述、描述、议论和抒情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 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 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 枝惊鹊》。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委婉
委婉,即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 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意在于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通过空间的往复对照 和时间的回环跳跃含蓄地抒发了这种感情。
自然,即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 11.自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
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词语
释义
12.清幽
清幽,即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 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幽深, 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 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色记梦》。
2.豪放
·豪放,即豪迈奔放。豪放诗歌 既表现了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 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 诗人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傲骨 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 其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 力量,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和崇高, 呈现出浑茫、浩渺的无限阔大的 景象。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 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 奇特,夸张出格,是其豪放诗风 的特点。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 辛弃疾为杰出代表。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 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3.思乡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 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大多是针对具体的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 有所感悟而作。怀古咏史诗发端 于秦汉时期,唐代是怀古咏史诗 创作的成熟期与繁荣期。
四、古诗词分类鉴赏
5.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在唐代进入创作 的繁荣时期,是对边塞生活的 艺术反映。边塞诗歌大多与战 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弘扬 爱国的主旋律。
6.羁旅乡思诗
·思乡,永远是诗人心中的主题。 思乡的缘由大体有如下几种:战 乱频繁,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贬官异地,逢年过节,等等。因 此,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 之情。
第二节
名篇名句默写
古诗文背诵篇目
篇目 劝学 师说 六国论 陋室铭 岳阳楼记 爱莲说
1.古文
作者
篇目 泊秦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雨霖铃(寒蝉凄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净沙·秋思 沁园春·长沙
2.诗、词、曲
作者/书名 杜牧 李煜 苏轼 苏轼 柳永 辛弃疾 马致远 毛泽东
感 谢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 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 怨,无不感人至深。
5.强化书面表达
·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书面表达训练的要求就是表 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领会重点字词的意蕴。 要重点推敲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拨活整个诗句,形容词有鲜明的可感 性,副词、数量词有时有很丰富的表情达意作用。
(2) (3)
·赏析诗歌的诗眼。
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词或句进行
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
8.工丽
工丽,即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如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中的“红浸 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词句整齐,开头的“红”“青”色彩对比鲜明。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词语
释义
9.直率
直率,即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直斥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和无情压榨。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词语
释义
3.沉郁
沉郁,即情感的浑厚、忧愤、蕴藉。杜甫的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 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 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就是此类风格的力作。
4.悲慨
悲慨,即悲壮慷慨。诗人大多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 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因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可见, 悲慨是时代的心声,是诗人的呼喊。陈子昂的诗就以此类风格而驰誉诗坛。
2.写景诗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 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 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因此要 准确掌握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等。同时,还要把握诗词描写 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明暗对比等。
四、古诗词分类鉴赏
3.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特点是: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 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荀子 韩愈 苏洵 刘禹锡 范仲淹 周敦颐
古诗文背诵篇目
篇目 关雎 伐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将进酒 钱塘湖春行 琵琶行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诗、词、曲
作者/书名 《诗经》 《诗经》
王勃 杜甫 杜甫 李白 李白 白居易 白居易 李商隐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词语
释义
6.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其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陶渊明的《饮 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 非常平淡,其实在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7.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苏轼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他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 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性格中就带有典型的“旷达” 的特征,反映在诗词中也是如此,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 还酹江月”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旷达的色彩极浓。
13.洗练
洗练,即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 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精巧 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浑然天成。语言上,“连”与“入” 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将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 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 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字法句法的运用之妙使人深咏不尽,是洗练风格 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