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课件:第3课 边城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课件:第3课 边城


4.近义词辨析 (1)过渡·过度 辨析:“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 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间状态;由此 岸到彼岸。“过渡”多为动词,侧重于表现事物发展的阶 段变化;“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过度”为形容词, 侧重于表程度。 运用:①婴儿在换乳期内,乳类仍是供应能量的主要 来源,泥糊状食品是必须添加的食物,是基本的________ 载体。
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 《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 记》等。
评价: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小 说代表人物。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 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二、文学常识 沈从文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 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 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 腐化堕落,揭示都市中自然人性的丧失。沈从文笔下的乡 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 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在“人与自
四、阅读课文第六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7.第 6 自然段对黄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对应考 点:分析物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增加了生活情趣,突出了边城的和谐美; ②侧面烘托了翠翠的天真和善良。
6.第 14 自然段翠翠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这 句话表现了翠翠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对应考点:分析语 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而翠翠心里喜 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同时这里也有 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三、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5.“大鱼会吃你”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 用?(对应考点:分析语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②促进 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翠翠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朗化;③展 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阅读课文第四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3.边城的风俗有何特别之处?(对应考点:环境描写 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妇女、小孩穿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 字等描写,表现了边城端午节的风俗特征,具有浓浓的 原始韵味和乡土风情。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小说是如何体现风俗美的?(对应考点:概括归纳 内容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俗美具体表现在:(1)端午节:赛龙舟、捉 鸭子比赛。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 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2)中秋、过年:
答案:(1)戍守 戌时 戊戌 (2)干燥 烦躁 噪音 (3)绊倒 河畔 搅拌 (4)荟萃 鞠躬尽瘁 憔悴 (5)角 隅 喁喁私语 愚昧 (6)惦记 掂量 踮着脚
3.成语积累 【识记】 (1)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 借;依靠。 (2)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或 奇特的地方。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3)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心中郁闷, 很不快活。 (4)礼轻情义重: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4.开头一句“还是两年前的事”,在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对应考点:分析语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承上启下。连接前面部分,引出后面的内容, 即回忆的内容。
4.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做了理想化的描写。 语言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以诗与散文的凝重、情 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和真的美文效果。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端午日?(对应考点:场面描写 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个节日都是边城一年中热闹的日子,翠翠 的故事多以端午节为主,所以作者重点写。尤其是翠翠 和傩送相识的那个端午节,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
一、作者名片 简历: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 璇若等。14 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 边境地区,192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30 年在 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回 到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 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服饰的研究,1988 年病逝于北京。
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这种独特的 价值尺度和哲学思辨,架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 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 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沈从文写出了 《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三、写作背景 1933 年夏,沈从文偕夫人游崂山,在一条名叫“九 水”的溪边,看到对岸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穿一身孝 服,先在岸上烧了一堆纸钱,后又从溪里拎起一桶水向来 时的方向走去。看着她孤单柔弱的身影,他想到了家乡小 辈用河里或井里的水为去世的长辈抹洗尘垢的风俗,想到 湘西一些小溪渡口人家常有的家庭格局,以及自己从湘西 走出来艰苦奋斗的经历,不禁产生了写作《边城》的冲动。
2.第 3 自然段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场面描写。主要写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说 明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营造了端午节的热闹气 氛。
他自己曾说,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描绘一幅 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 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 注入了自己在 30 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 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字音。
①泅.水( ) ②茶峒.( ) ③角隅.( ) ④氽.着( ) ⑤饱蘸.( ) ⑥蚱.蜢.( ) ⑦伶.俐.( ) ⑧悖.时( ) ⑨喧阗.( ) ⑩棕榈.( ) (2)多音字。
【运用】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1)这个问题太难了,他不.假.思.索.地低下了头,认真计算 了起来。( ) (2)我因为生病没能和同学去看电影而怏.怏.不.乐.。( ) (3)巴金的《随想录》,虽然平.淡.无.奇.,却展现了一个知 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 答案:(1)错误 和“低下头”不搭配,和“认真计算了 起来”语意矛盾。 (2)正确 (3)错误 前后矛盾,“展现……胸怀”恰是《随 想录》的“奇”处。
8.第 10 自然段对祖父的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对 应考点:分析肖像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祖父“抿着嘴”,“闭上一只眼睛”,“狡猾” 地笑,这些描写表现老船夫既善良而又有点狡黠的性格, 也描写了祖孙二人日常生活的简单、快乐。
②________使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而使之僵硬变 大,易造成肌肉型萝卜腿。
(2)肆虐·肆意 辨析:都是动词,都含有“不顾一切、任意妄为”的 意思。“肆虐”指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肆意” 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运用:①加拿大山火________,七千居民撤离。 ②这种破坏海河生态平衡的________捕捞行为实属 不该。 答案:(1)①过渡 ②过度 (2)①肆虐 ②肆意
(2)①mán mái ②kánɡ ɡānɡ ③wěi wēi ④ yìnɡ yīnɡ ⑤liū liù ⑥tiē tiě tiè
2.辨形组词 (1)戍 戌
戊 (3)绊 畔
拌 隅 (5)喁 愚
(2)燥 躁 噪
(4)萃 瘁 悴 惦
(6)掂 踮
第一单元
学国学
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上经》
【译文】 君子应当效法大地,像大地一样以宽厚的德行, 去负载万物。 【评说】 君子要像大地一般有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天下 之人与物,使天下之人无不以我为安,以至于鸟兽、草木、 虫鱼,也莫不以我为命。相反,如果刻薄寡恩,阴毒狭隘, 只会是暴殄天物。“厚德载物”也比喻能以博大的胸怀兼 收并蓄,容纳不同的学说、言论。
醇热厚情诚朴实实 作者的理想 秀丽自然
三、艺术特色
1.创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
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祖
父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
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 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描写湘西自然之明 净,也是为了描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