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实施细则试验室实施细则1、水泥检测1.0 引用标准GB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1.1 检测细则1.1.1水泥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适用于质量控制取样。
1.取样工具a.袋装水泥取样管b.散装水泥取样管c.也可采用其它能够取的有代表性样品的手工取样工具。
2.取样部位a.袋装水泥堆场b.散装水泥卸料处或输送水泥运输机具上。
注:不应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取样。
3.样品数量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或根据检测项目来确定。
4.取样步骤a.袋装水泥取样管取样: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b.散装水泥取样管取样: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2m时,通过转动取样器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5.样品制备a.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数量。
b.将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注:样品不得混入杂物及结块。
6.样品的包装与贮存a.样品取出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
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b.封存样应密封保存三个月。
试验样亦应妥善保管。
c.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d.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1.1.2水泥比表面积检验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及适合采用本标准方法的、比表面积在2000cm2/g到6000cm2/g范围的其他各种粉状物料,不适用于测定多孔材料及超细粉状物料。
2.方法原理本方法主要是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
在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是颗粒尺寸的函数,同时也决定了通过料层的气流速度。
3.仪器a.透气仪b.烘干箱控制温度灵敏度±1℃c.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001gd.秒表精确至0.5 ge.水泥样品取样后,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f.基准材料GSB14-1511或相同等级的标准物质,有争议时以GSB14-1511为准g.滤纸采用符合GB/T1914的中速定量滤纸h.汞分析纯汞4.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
5.操作步骤⑴.测定水泥密度按GB/T208测定水泥密度⑵.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⑶.空隙率的测定PⅠP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0.5±0.005,其他水泥或粉料的空隙率选用0.53±0.005.⑷.确定试样量试样量按下式计算:m=ρV(1-ε)m---需要的试样量,单位为克(g)ρ---试样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V---试料层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ε---试料层空隙率⑸.试料层制备a.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称取按要求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 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
b.穿孔板上的滤纸为Ф12.7mm边缘光滑的圆形滤纸片.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⑹.透气试验a.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b.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
每次透气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
⑺.计算当被测试样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样品相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下式计算:S=S S/如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3℃时,则按下式计算:S=S S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单位为平方厘料每克(cm2/g)S S—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单位为平方厘料每克(cm2/g)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单位为秒(s)T S—标准样品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单位为秒(s)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单位为微帕.秒ηS—标准样品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单位为微帕.秒⑻.结果处理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结果保留至10 cm2/g。
1.1.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①.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氯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的检验方法。
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②.方法原理a.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样(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
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b.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c.安定性雷氏法是观测由二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度。
试饼法是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外观变化程度。
③.仪器设备a.水泥净浆搅拌机b.标准法维卡仪c.代用法维卡仪d.雷氏夹e.沸煮箱f.雷氏卡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0.5mm。
g.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
h.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i.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注: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为12个月,维卡仪按《TGX002-2001》校验方法进行校验,周期为12个月。
雷氏膨胀测定仪按《TGX006-2001》校验方法,周期为12个月。
雷氏卡按《TGX007-2001》校验方法进行校验,周期为12个月。
恒温恒湿养护箱按《TGX009-2001》校验方法进行校验,周期为24个月。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按JJG[建材]105-1999检定规程进行校验,周期为12个月。
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④.材料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以蒸馏水为准。
⑤.环境条件a.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b.恒温恒湿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A.试验前必须做到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c.搅拌机运行正常B.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合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快速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C.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动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样上,降低试样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样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代用法)A.试验前必须做到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b.调整至试锥接触锥模顶面时指针对准零点。
c.搅拌机运行正常。
B.水泥净浆的拌制同标准法⑥.B条。
C.标准稠度的测定a.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
b.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合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合水量用142.5ml。
c.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移动试锥下面固定的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d.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需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2mm为止。
e.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根据测定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⑧.凝结时间A.测定步骤a.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b.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标准法B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防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c.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30s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