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药物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 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
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 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 般的感冒不应该用抗生素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 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 用抗生素。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 属于抗生素滥用。
脱水
糠醛
α-奈酚
红紫色产物
4、麦芽酚反应: 水解、重排 链霉糖 物 OH-
麦芽酚
Fe3+ H+
紫红色络合
三、四环类抗生素 氢化四骈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 素。 (一)呈色反应 1、浓硫酸反应 四环素 深紫色; 金霉素 蓝色至绿色; 土霉素 朱红色; 强力霉素 黄色; 2、三氯化铁反应:酚羟基 (二)荧光反应:土霉素绿色荧光,四环素黄色荧 光 (三)紫外光谱 (四)色谱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
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 可霉素、万古霉素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 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 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 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 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 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 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 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药物类别的鉴别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鉴别
结构的共同点:1、和内酰胺相邻的碳原子上有一 羧基,2、内酰胺中氮原子相对的碳原子上有一 功能团氨基。 分类:青霉烷类,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硫霉 素),单环β -内酰胺(克拉维酸)。
鉴别: 1、酶法: β -内酰胺酶
2、红外吸收光谱法:3000-2800(CH),3350cm-1(N-H),1800-1600(羰基),14601375(甲基或次甲基) 3、紫外吸收光谱法 4、茚三酮反应:是α 氨基的反应,与茚三酮 缩合, 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二、高分子杂志的特点(课本P442) 1生产工艺中产生杂质 2降解作用 3一异构体纯在的样品,同聚和异聚反应可同时 发生 4高分子杂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三、高分子杂质的分析方法(课本P444)
1、比色法: 甲醇氧化成甲醛,用品红试剂测定 丙酮与水杨醛缩合比色 醋酸丁酯与盐酸羟胺反应后比色测定 2、气相色谱 3、HPLC 4、红外光谱
2、链霉素 毒性杂质: 链霉胍,链胍双氢链糖;双氢链霉素;链霉素醛基 结合物; 神经毒性:二链霉胺 二链霉胺含量测定原理: 二链霉胺等不被KBH4还原,能与盐酸氨基脲反应, 生成的缩氨脲在233nm有吸收峰
3、土霉素 脱水土霉素、差向土霉素、α-阿扑土霉素、 β-阿扑土霉素等降解产物 薄层分离,荧光测定 4、四环素 脱水四环素、差向四环素、差向脱水四环素 HPLC测定
•
•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
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 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 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 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 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 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 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 胞增加。
•
•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
•
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 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 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 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 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 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 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 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 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二抗生素类药物一般检查目
1. 鉴别试验: 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
及生物学法来确认是哪种抗生素 2. 毒性试验: 控制药品中的毒性物质 3. 无菌试验: 检查药品中有无杂菌污染 4. 热源试验: 控制药品中的致热物质 5. 水分测定: 控制水分含量 6. 溶液澄明度检查: 检查不溶性物质 7. 溶液pH试验: 测定pH 8. 降压试验: 检查有降压作用的杂质 9. 效价测定: 有效成分测定
(二)薄层色谱 (三) 光谱学鉴别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五、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鉴别
结构:一个脂肪链经过酰胺键与一个平面的芳香基团 连接成一个环桥式化合物,所以又称环桥类抗生素。 代表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 鉴别: 呈色反应: 1浓盐酸反应: 2三氯化铁:,向1毫升利福霉素的溶液中,滴加三氯 化铁乙醇溶液,有绿色,蓝绿色。表明有酚羟基 3硝酸盐反应:利福平,溶液中加入硝酸钠溶液,颜色 由橙色变为暗红色。
•
⑦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 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 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三 抗生素药品分析常用的方法
物理方法:旋光法、紫外、红外、色谱等 化学方法(专属性不强):功能团反应,鉴别和 含量的测定。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青霉素含量测定)和碘量 法。 生物学方法:酶反应、微生物法测定效价
(目前各国药典仍以生物学测定法为主)
(1)微生物学法——通过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产 生抑菌圈的大小来测定供试品的效价。其原理恰 好与临床应用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 价值。对于分子结构复杂、多组分的抗生素,生 物学法是首选的效价测定方法。 具体方法:稀释法(dilute method)、比浊法 (turbid compare method)、琼脂扩散法 (diffuse method)。 优点:灵敏、用量小,结果直观,适用范围广:纯 度好的、差的制品,已知或新发现的抗生素均适 用,同一类型的抗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 总效价。 缺点: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
四、大环内酯抗生素 结构:一个大环内酯环为母核,通过糖苷键 与1-3个糖相连。 (红霉素,螺旋霉素,柱晶 白霉素 ) (一)呈色反应
1、硫酸反应:遇硫酸均呈红棕色 2、莫利西反应:糖类的反应 3、Seliwanaff 反应:
糖
脱水
糖醛衍生物
间苯二酚
具颜色产物
红霉素 淡黄色; 螺旋霉素 亮紫红色; 碳霉素 深青紫色; 柱晶白霉素 淡青色;
四 抗生素的用途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 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 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 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 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 生素。通俗地讲,抗生素就 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 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但是重复使用一种抗生 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 性。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 抗生素。科学地使用抗生素 是有的放矢。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抗生素类药物
一 抗生素药物特点:
化学纯度较低, 同系物多,异构体多,降解物 多,稳定性差。
二 抗生素药物的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二)氨基糖甙类 (三)四环素类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 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
六、多肽类抗生素:
抗感染的杆菌肽(Bacitracin)、多粘菌素万 古霉素。用于癌症治疗的放线菌苏D、搏来霉素。 鉴别: 茚三酮反应: 磷钨酸反应: 双缩脲反应:
抗生素类药物的杂质检查
一、高分子杂质、降解产物及异构体
1、青霉素 过敏原:青霉噻唑多肽或青霉噻唑蛋白 凝胶过滤法分离,用Penamaldate法测定 HgCl2 青霉噻唑衍生物 Penamaldate 半合成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微量杂质N,N二 甲基苯胺的测定: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 析
抗生素概 述
一 抗生素的概念:
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一类物质。
二 抗生素的特征:
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 性质不稳定,易降解、聚合 纯度一般较低 临床上会引起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广泛,影响大
三 抗生素的来源:
多数抗生素生物合成(发
酵) 少数化学合成或者半合成 日常生活中的水果及植物 动物也可以产生
(2)理化方法 ——适用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 构已确定的抗生素。 优点:迅速、准确、有较高的专属性。 缺点:对含有具同样官能团杂质的供试品不适用, 或需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校正。而且当该法是利用 某一类型抗生素的共同结构部分的反应时,所测 得的结果,往往只能代表药物的总的含量,并不 一定能代表抗生素的生物效价。
5、色谱法:薄层色谱后,氯铂酸与硫醚 基反应是灵敏度高的显色试剂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环己醇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糖相连。 链霉素,布鲁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 (一)呈色反应 1、茚三酮反应: 2、坂口反应: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特有。链 霉胍,8-羟喹啉分别与次溴酸钠反应,其各 自的产物在相互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3、糖类反应:莫利西反应 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