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各位老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作为我们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咱们在座的大部分班主任,在平时的教书育人工作中肯定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师生情感交流方面浅谈一下这个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们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的良性互动),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师生平等。
学高为师。
虽然教师在学问上的许多方面(不是所有方面)高于学生,随着高科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以前的那种生硬灌输,我说你服的教学模式已不在被学生接受,而学生的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强烈要求,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即使崇尚师道尊严的古代学者也懂得“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因此,师生要相互通情。
教师有要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要能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通过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来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会胜过千言万语的喋喋说教。
教师要无条件的接纳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表扬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教师对学生批评训斥过多,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大大影响教育效果。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先有高素质的心理健康的老师,而以学生为本,尊生爱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则是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一、情感激励情感通常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对于自身以及对于自己活动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情感激励”就是教育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实施情感激励,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
一位教育家认为,爱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了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实施情感激励要运用正确的方法。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讲究语言激励。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
班主任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情感激励中,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应注意眼睛表达情感的功能。
班主任的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时时在变换中传递教育的信息,经常向学生投注自己的期待:或扫视,或凝视,或严肃,或轻松……学生的目光也在差异中反馈着某种接受程度的信号。
此外,班主任在指出学生缺点和不足时,要少做“裁判”、多当“参谋”;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改正错误,获得成功。
2.重视身教激励。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要做好情感激励,班主任应多参加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把握好教育契机,以增强教育效果,学生都有渴求进步以及完善自己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班主任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
3.肯定积极,因势利导。
班主任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到他们心灵的火花。
只有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班主任还要正视学生表露出来的情感。
对积极的情感,要保护、引导,对消极的情感,要进行调节、转移和转化。
4.情感激励应严而有度。
在情感激励中,注意“情”,但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应始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然,要严之有“度”,超过了“度”就破坏了“情”。
另外,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看基础、看发展、看整体,克服成见,摒弃“定型效应”,应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则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指出努力的方向。
5.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这是实施情感激励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往往无形中形成了分明的厚薄之情。
对聪明和听话的学生,给予许多的热情、器重与怜爱;对笨拙或调皮的学生则轻视、冷淡。
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与鼓励。
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带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
事实上,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了这些学生的支持与拥戴,才会使工作有基础,威信有保障,否是,工作就难以全面开展。
掌握了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一原则,情感激励才能卓有成效。
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
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健。
二、以情化人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纯洁的师生情,才使得教育活动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年的班务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以情化人”是班务工作的突破口。
(一)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以情化人”的起点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在理智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班主任不仅要在理智上引导学生,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
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班主任工作才能发挥教育功效。
心灵交流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班主任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了解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使教育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坎里去,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最高境界是能“以心换心,以爱换爱”。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表情而流露出来,我们在班集体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关怀感。
找学生个别谈话,与家长联系,深人家庭与家长、学生共同交谈等都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期待效应”是“以情化人”的关键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它对学生能产生奇特、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
期待,在心理学上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老师也许知道这个实验,还可能运用过这个效应,不知效果如何。
再这我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个实验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的思维,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很大,在平时学生学习生活中,老师有意无意的给予了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孩子有被重视感,因此各方面都很积极努力。
实验证明,期待能产生积极反馈,能促进求知欲望,产生积极作用。
例子王朝来老师的刘庆处理方法和李宝海的李震南的处理方法。
班主任要充分运用期待效应来做好班务工作,要把握好期待心理效应,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积极力量。
期待的目的是让学生进步、成才。
因此,要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和智能,把“期待效应”变成每个学生奋斗的具体“目标”。
对优等生,我期待他们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成为祖国的“专门人才”;对中等生,我期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争取考上自己喜好的“专科学校”;对后进后,我不嫌弃他们,期待他们打好基础,顺利通过会考,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将来成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
班主任的期待一定要与学生的抱负水平相吻合,我不苛求学生个个升大学,但愿个个学生都成才。
德国教育学家弟斯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班主任必须用“期待”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期待的情感,首先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其次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班主任的天职,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发挥“期待效应”。
总之,班主任的期待效应能强化学生智力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以情化人”是班务工作的突破口,它可以深化“以理服人”和“以智育人”。
要充分发挥班务工作的教育功效就必须把握“以情化人”的起点——理解学生。
三、良好的沟通是缩小心理距离的良方沟通是情感建立的基础,是双方彼此接纳的桥梁。
沟通的效果与双方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态度是深入沟通的基础。
●用真诚换得真诚。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感人之心者,莫先乎情。
”真实地说出情的重要。
人对感情是十分敏感的,人们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真诚与虚伪,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
因此,欲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首先要真诚地对待他人。
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想与学生真诚地沟通、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就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这样才能够建立互信,心理距离才能够逐渐减小。
只有用真诚关爱才能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老教师都有一种感触,就是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学生,往往是当时在班里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
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他们的心,或许当时并没理解,但以后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对老师就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以领导者自居的观念,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投入结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用爱赢取尊敬和信赖。
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切源自于双方的爱。
师生互爱是推动教育与教学的一种巨大力量,当然师生之爱应该有度。
爱应体现为严格要求和相互尊重的统一。
爱是相互理解和宽容,爱是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接纳。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个别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要经常同他们交谈,进行情感交流。
●相互欣赏以增强积极情感。
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对方的成绩,会对他(她)产生否定的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她),此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双方的交流也因此而很不舒服,双方也不能自由地表现自己,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
因此,多看对方的优点就显得特别的重要。